本周起,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經濟學獎等獎項將陸續揭曉,而數學家們也將再一次感到自己被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學獎項 “拋棄了”,雖然他們的工作明明也能“給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完全符合諾貝爾獎的評定標準。
所以為什么當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沒有設立數學獎呢?以下是一些比較流行的猜測。
數學太理論化:作為一名發明家和實業家,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初衷是為了獎勵那些對世界有益的、杰出的“實用”發明或發現。他可能認為數學太理論化,沒有太多實際應用。
數學并不有趣:諾貝爾自己的研究領域是物理和化學,他對文學感興趣,而醫學在世紀之交開始走向成熟,和平獎的設立是為了改善他作為發明炸藥的“死亡商人”的公眾形象。而他對數學既不感興趣,也不需要感興趣。
當時已經有著名數學獎:瑞典和挪威的國王奧斯卡二世本身就是數學家,他設立了一個著名的數學貢獻獎。諾貝爾可能認為自己沒必要復制一個已有的知名獎項,何況,他感興趣的那些領域正好需要設置一些享有聲望的獎項。
難道是因為愛情?
還有一個勁爆的傳聞:諾貝爾獎之所以沒有數學獎,是因為諾貝爾的妻子(在有的傳言里是情婦或未婚妻)與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教授的名字總是變化,但最流行的版本是瑞典著名數學家哥斯塔·米塔格-萊弗勒(Mittag-Leffler)。恨屋及烏,諾貝爾就不想設立數學獎,怕未來不得不頒給他。
雖然這是一個很勁爆的八卦,但它并不是真的
諾貝爾本人從未結過婚,盡管他年輕時曾向一位名叫亞歷山德拉(Alexandra)的女子求婚,但她拒絕了他。諾貝爾與自己的秘書伯莎·金斯基(Bertha Kinsky)也有過一段戀情,最終以她離開,嫁給前男友馮·蘇特納男爵(Baron von Suttner)而告終。但即使如此,諾貝爾和金斯基也保持了終生的友誼。第三位是索菲·赫斯(Sophie Hess),他們保持了大約18年的關系,但他們從未結婚。
除了這些女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諾貝爾與其他女人有任何明顯的戀情。第一個拒絕諾貝爾的人出現在他生命的早期,她也沒有和任何數學家結婚或有關系,諾貝爾就算有怨恨也不可能從這發展而來;諾貝爾和第二任女友是朋友,兩人間沒有敵意;第三任女友索菲·赫斯和諾貝爾的許多通信中也沒有提及或暗示任何風流韻事。
由此看來,說諾貝爾是因為“恨屋及烏”的嫉妒而不設立諾貝爾數學獎,是沒有依據的。
讓我們再看看其他諾貝爾對其他五個獎項做出的安排: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當一位億萬富翁來到人生的末尾、決定嘉獎和鼓勵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時,一定是懷著對人類極大的仁慈之心吧;難道他真會允許一種渺小的個人怨恨來扭曲他的理想主義計劃嗎?
得到諾貝爾獎的數學家
不過,雖然諾貝爾沒有設立數學獎,但還是有不少數學家得到過諾貝爾獎。
1979年,美國數學家阿蘭·柯馬克因為創立了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的數學理論,從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1985年,美國數學家赫伯特·豪普曼因為與物理學家卡勒合作發明X射線直接測定晶體結構的數學方法,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4 年,約翰·納什(也就是著名電影《美麗心靈》主角的原型)、澤爾滕和豪爾紹尼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論中開拓性的貢獻”而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不過納什本人卻不太滿意——因為他更想獲得數學屆的最高榮譽菲爾茲獎。
數學是很抽象的學科,也許很難立刻得到應用,可它是許多學科的基礎,也是有力工具,甚至能在無心插柳中解決現實問題。雖然諾貝爾沒有設置數學獎,但科學的獎堂永遠不會將真正有貢獻的人排除在外。
一些關于諾獎的小八卦
1.諾貝爾大概有355項專利,最著名的是他在1867年發明的炸藥,他原本打算稱它為“諾貝爾安全炸藥”(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更安全的硝化甘油)
2.諾貝爾為了創立諾貝爾獎,留下了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今天的2.65億美元)。
3.1888年,諾貝爾的弟弟勒德維格(Ludvig)去世,一家法國報紙誤以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本人也去世了,并發表了文章《死亡商人已經死了》(the merchant of death is dead):“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昨天去世,他是通過比以前更快地殺死更多的人而變得富有的。”據說諾貝爾就是因此開始思考如何改善他的公眾形象,并決定設置諾貝爾獎的。
3. 除了設立挑選諾貝爾獎得主的小組外,還有一個單獨的小組——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來管理諾貝爾獎的資金。到目前為止,除了每年給獲獎者的遺贈資金外,諾貝爾基金會已將諾貝爾的資產增加到大約5億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他們可以說運營得不太理想(從二戰到1990年,基金會資產僅相當于原有的30%~40%,90年代后才逐漸恢復和超過原有規模),然而這是因為他們的投資非常保守,以確保能夠不斷發出獎金。
4. 每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一枚金質獎牌、一份證書,以及每年都金額有所不同的獎金。
5. 一個獎項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共同分享。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將由頒獎機構決定如何在獲獎者之間分配獎金。大多數獲獎者最終會將他們的獎金捐贈給各種事業和慈善機構。得獎者須于得獎后六個月內發表公開演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音樂人鮑勃·迪倫差點因為沒有及時進行公開演講,而沒能拿到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