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睿智的政治見識建立了隋朝,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南北朝諸侯割據、烽火連天的混亂局面。大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足以威懾四方,西域關閉已久的大門隨之敞開。西北射天狼,東南劍出鞘,此后不久,一個再造強漢豐功偉績,奠定盛唐一統的大戲即將登場。
隋帝國時期,商業貿易雖然逐漸升溫,但由于西突厥、鐵勒、與吐谷渾的威脅,通往西域的道路上還有許多不安定因素,商旅只能繞道而行,或走走停停,或賄賂當地首領,才可通行。
為了打破這種被動的局面,公元609年,隋煬帝決定派兵進軍吐谷渾,同年6月,煬帝為了向西域各國顯示大隋的國力決定西巡,浩浩大軍從長安出發,來到今天的青海祁連縣之后,西巡大軍橫穿祁連山,經過扁都口(今青海祁連縣與甘肅民樂縣之間)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
大隋威力遠播,西域27國國王、使臣、商人前來參拜。張掖、武威兩地的民眾、美女前來助陣,盛裝游玩,車馬人流相連數百里,西域各國見到隋朝有如此宏大的場面,紛紛臣服,煬帝命令在絲路要沖設置鄯善、伊吾等郡,派兵駐守屯田,以保障絲路的暢通和商旅的供應。楊廣詩作《飲馬長城窟》:“蕭蕭秋風起,悠悠萬里行;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行;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道出了當時的盛況和個人豪邁的理想。
隋煬帝西巡顯示了中原王朝的軍威、國威,當時西域商人沿著河西走廊進入中原做生意的很多,河西四郡,尤其是張掖成為中原商人與西域商人貨物貿易的中轉站,其時,西京長安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為利人,非常繁華熱鬧。西域貴族、商人請求隋王朝準許他們遠赴洛陽豐都貿易,公元610年,煬帝準許了這一要求。
煬帝曾派吏部侍郎裴矩招攬各地胡商,總攬貿易之事,派遣司隸從事杜行滿出使西域,云騎尉李昱出使波斯等,煬帝十分重視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與貿易,在他的主持和倡導下,絲綢之路得以繁榮,加強了中原王朝與西域政治、經濟的聯系,這為唐帝國經略西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之后的唐朝更加大一統,繼承和發揚了隋朝繼續與西域貿易的衣缽,絲綢之路發展到了一個嶄新開放的時代。唐朝文治武功,先后平定了吐蕃、東突厥、西突厥,設立都護府,戍守邊疆,經略西域。
公元630年(唐貞觀4年),設伊州(今新疆伊吾);公元640年(唐貞觀十四年),設西州,置西州刺史;同年西突厥葉護歸唐,在故地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設置庭州,置庭州刺史,不久又在“西州”設立安西都護府,駐屯軍隊,將伊州、西州、庭州劃入隴右道,使得今天甘肅和新疆東北部歸建為一個行政區域。公元702年,唐政府在庭州設立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天山以北廣大地區,安西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南廣大地區。將廣袤的西域劃分為三個行政管理區:伊、西、庭三州與河西、隴右歸隴右道管轄;伊犁河流域歸已北庭為治所的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直至中亞歸設于龜茲的安西都護府管轄,唐政府在西域設置督府、州、縣等軍政機構。
為了保障絲路商旅的往來,唐政府從長安至河西走廊,再到西域的沿途地帶設立了交河、天水、酸棗、礌石、神泉、草堆、銀山、柳谷、呂光、東磧、石舍等大大小小的驛站,每個驛站都有一定數量的兵卒駐守,由“捉館官”負責提供應過往商旅的食宿和駝馬的草料。這些完整的軍政機構和一系列相關設施為管理西域,開通絲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唐代沿絲路進入中原的外國使者和商隊很多,西至阿拉伯、非洲、東羅馬帝國、波斯,南自印度半島諸國,都與唐朝保持著通供和通使的商業貿易往來。
公元667年(高宗乾封二年)、公元701年(武后大足元年);公元708年(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19年(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42年(玄宗天寶元年),均有東羅馬帝國使者和大型商隊前往長安的記載。當時大食(今阿拉伯)的使者和商人光臨長安有40次之多,波斯商人、使臣攜帶良馬、獅子、犀牛、大象多次到達長安。
胡人在長安長期居住著很多,他們經營商業非常繁盛,有酒店、珠寶、皮毛、絲綢、玉器,林林總總,應有盡有。李白《前有一樽酒行》:“琴奏龍門之綠,玉壺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與君,看朱成碧顏始。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該詩形象生動地描述出胡姬在酒客面前一邊彈唱,一邊翩翩起舞的情景。唐代這種包容兼并、雍容開放的風度還反映在開窟造像上,在莫高窟、龍門石窟、龜茲古壁畫乃至中亞壁畫中完美呈現,至今栩栩如生,生動形象。佛像雍容華貴,飽滿圓潤;飛天衣袖長舞,凌空飛揚;市井繁榮昌盛,人流如織……今天我們看到這些,足可以證明當時的大唐是怎樣一個開放繁榮的國度了。
自安史之亂后,唐帝國從此走了下坡路。唐代末期,吐蕃占據河西走廊,打劫過往商隊,切斷絲綢之路,東西方之間的大通道被阻塞。唐滅亡之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混亂時期,后來的北宋雖然統一了中原,但北有大遼,西有大夏,再加上后來女真的崛起,北宋王朝成為四戰之國,再也無力經營西北,金滅北宋之后,南宋政權茍且偷生,直到蒙元時期,絲路貿易才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
唐帝國文治武功,開放貿易;發展邊疆,開拓西域;壯大實力,威服四夷。從而使唐代絲綢之路發展到前所未有最為通暢,秩序最好,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這是中國的大一統的結果,這是國家強大的表現,從而有力量穩定邊疆,發放貿易,加強對絲路的維護、經營和管理。歷史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努力使自己繁榮和強大,這個國家才能夠在世界上有足夠的影響力。只有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經濟才能發展,國家才能強大,從而迸發出一種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