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舍得,孩子越優秀,看完你就明白了!
1
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一位教育專家指出:“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爸爸媽媽有些誤區,就是拿得起放不下。從管吃、管住、管穿、管用、管接送,然后管找對象......父母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其實,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如果你放任不管,會讓孩子變壞,大可以從生活中觀察他,出現問題直接溝通,完全沒必要去干涉他的一言一行。
畢竟,這一生,是他來過,而不是你替他過。再強大的父母,也無法陪孩子走完屬于孩子的人生路。
2
你越舍得,孩子越優秀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發現孩子很多的“壞習慣”。而很多家長就根據表象分析,以為孩子是學壞了,所以該打。
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所謂的“壞習慣”“缺點”,不過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個性,你不愿接受是因為你看不到其中蘊含的價值。
想在管教孩子方面更有成效,以下的意見,很值得父母參考:
01 愛扔東西,不要管
在你看來,孩子砸、摔、扔、撕、拆東西等行為充斥著“破壞力”,應該嚴厲禁止。
但是,孩子的求知欲正是通過反復拋撒、移動物體,來思考他和物體空間之間的關系。這對他的觀察力、認知能力以及探索興趣等都非常有益。
02 不愛分享,不要管
小孩子自私不是問題,強迫孩子分享的大人才是問題。因為自私其實是孩子的本性,而分享則是習得的觀念。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先要明白:人要先懂得自私過,才能學會分享!兩三歲的孩子通常占有欲很強,而懂得與人分享,通常要到七八歲左右。
這種暫時的“自私”行為,恰巧說明了他們的心智在成長,家長不能打擊,而是要尊重。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03 亂涂亂畫,不要管
孩子愛涂鴉,說明他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我想,孩子多點創造力是好事。比起,粗暴地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你不妨試一試利用規則效應,給孩子規定可畫的范圍,漸漸戒掉他們在墻上作畫的習慣。
04 喜歡頂嘴,不要管
其實,孩子的語言和智力成長,跟父母的“斗嘴爭辯”有重大關聯。因為孩子會逐漸發現,父母不見得總是對的,他們會試圖盡可能通過爭辯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不滿等,這也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志。
3
請您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教育孩子,是沒有一套既定公式的。但是,愛與管教,必須是并行的。孩子不能夠只有嚴厲的管教,而沒有溫暖的懷抱。孩子需要雙親清楚豎立的界線,也需要雙親柔軟貼心的體諒。
更明確地說,給予孩子恰逢其時和恰如其分的教育:三分教育,七分等。停下來,等一等,因時制宜,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同時設法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多提供機會讓他盡展所長。
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他自己做決定。身為家長,就是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當你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他們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培養出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親子派(qinzipai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