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過得最安靜的一個年。
天津因為被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整個除夕夜都靜悄悄的,窗外一點聲音都沒有,路上偶爾有一兩輛車經(jīng)過,整座城市靜得像四五點鐘的凌晨。
不止是除夕,整個春節(jié)都很安靜,連路人嘴上的拜年話都顯得很突兀。乍一看,甚至有點莫名其妙。
這幾年,年味兒越來越淡,沒有爆竹聲的春節(jié),年味更是淡出個鳥來。
前幾天家庭大聚會,已有三四年沒見的表姐要從新西蘭回來,我還是挺興奮的。
小時候,我和這個表姐的關(guān)系最好,常常睡一個被子,上了大學(xué)后,也從來不斷書信。
后來她出了國,我生了娃,大家都被生活拖著,交流也就越來越少,這次她回來,我心里想著和她一起熱絡(luò)的情境就喜不自勝。
臨近聚會的那天,我給她發(fā)微信,讓她提前來我家坐坐,然后再一起去飯店,但是表姐說:時間太匆促,就不去家里添麻煩了。
言語之間的那種客套讓我很陌生。
到飯店見了面,表姐一身洋氣的打扮,嘴里盡是禮貌,她“愛憐”地和月寶說了幾句話,對我,卻連笑容都很淺。敏感的我感覺有一些情感已經(jīng)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
表姐的心思都在表姐夫身上,兩人不時耳語,相談甚歡,這也并無不妥,畢竟表姐夫不熟悉我們這個大環(huán)境,多些照應(yīng)也是應(yīng)該。
只是有那么一瞬間,我看著滿桌子低頭吃菜的人,忽然覺得那種安靜真是可怕,除了“吃好喝好”這種類似的客套,我們竟沒有什么別的話可談。
朋友何星說:言多語失,尤其是在親戚之間,還是少說話為好。
她家前不久的聚餐上發(fā)生了一件不愉快,起因是一個親戚問何星,孩子九月份上什么小學(xué),何星說是家門口的一家私立校。
那家私立小有名氣,不是花花錢就能進,親戚一看何星有門路,兩眼瞬間放了光,又是夾菜,又是倒酒,話里話外希望明年自家的小孫女上學(xué)時,何星能給個幫襯。
何星沒那么大本事,這一個名額已經(jīng)耗盡了她畢生的人脈,于是就婉拒了親戚。
飯桌上,頓時風(fēng)云大變,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見利忘義,沒感情,沒良心,什么窮人乍富,只顧自己不念舊情,各種指桑罵槐都搬了出來。
氣氛幾次冷場,眾親戚一臉尷尬,一頓飯就著冷言冷語,吃得心里拔涼拔涼的。
何星說,早知道不說真話,可是不說真話,多累?
就是累!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是同根生的一家人能做知己的概率,比在百人群里搶到紅包的概率還小。
別說是做知己,就連三觀有一些交集都很難。
一家人里,有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以占便宜為謀生的主要手段,有人卻早已脫離了窮人思維成為了社會精英;
有人還生活在男尊女卑,得兒子者得天下的舊社會,有人卻早已脫離的封建桎梏,走向了自我實現(xiàn)的道路;
你無意中提起自己升職,就不明所以地得罪了那個還沒找到工作的堂弟;
你無心贊美了自己的老公,就成了離婚表姐面前的炫耀;
自己孩子學(xué)習(xí)不好,聽到人家孩子考上了好學(xué)校心里就五味陳雜;
自己家孩子學(xué)了些才藝,露兩手的時候也要“禮讓”三分。
若是穿一條褲子長起來的親兄弟姐妹還好,摻雜了“嫂子”“弟妹”“姐夫”“妹夫”這些“外人”,說話就不能太盡興,免得惹是生非。
誰都沒有惡意。
只是一個大家庭里的成員,人生經(jīng)歷千差萬別,文化層次各有高低,眼界和格局迥然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一奶同胞,也已經(jīng)像宇宙大爆炸中的星球一樣,相距得越來越遠。
怪不得有一個出租車司機說,他家每年聚餐四十幾口人,每年聚餐后都得吵一架。
四十幾口人,貧富差距有多大?社會階層有多多?人生理念有多不同?聚在一起吃頓飯,席間藏著多少仇富心理?多少攀比較量?多少氣人有笑人無?幾句話不投機,加上小酒微醺的醉意,能吵起來還真是不奇怪。
有時候路過那些家庭聚餐的隔間,可以看到里面盡是捧著手機的年輕人,即使是很久才回家一次的春節(jié),他們也寧愿把時間交付網(wǎng)絡(luò),給自己的耳根子討一個清閑。
大家表面上是在陪爸媽,指尖卻在跟閨蜜吐槽七大姑八大姨的裝扮。
表面上拿手機照了一大桌子滿漢全席,卻在朋友圈發(fā)牢騷:看這一桌子豬蹄,熬魚,大肉粽子,油膩得讓人吃不下!
表面上是參加家庭聚餐,手機里的游戲卻熱鬧得停不下來。
聚餐有沒有二大爺不重要,有手機就行。過年有沒有人尬聊不重要,有wifi就行。
有人說過年就是“裝”,一個裝字道盡了多少親情的虛偽,情感的隔膜。
先生每年都參加同學(xué)聚會,回來后卻總是對我說,某某同學(xué)什么本事都沒有,卻靠傍大款開上了豪車,某某同學(xué)吃飯時佯裝接電話,談起自己手上幾千萬的大項目……
我說,你們既然互不真誠,又何必聚呢?
他說,權(quán)當看個笑話。
我不愿意看這種無聊的笑話。年齡越大,越發(fā)現(xiàn)身邊能留下的朋友少之又少,人生能有三五個三觀相合的知己好友,已是難得。其他的人,來往的多了,也是浪費時間。
以前看到去旅行過年的朋友很不理解,難得過一個新年,為什么只身跑那么遠,為什么不和難得有時間聚在一起的親朋好友們見個面。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這種見面,在很多人眼里早已成了編排好的過場,既然聚在一起也見不到幾分真心,碰撞不出什么情誼的火花,不如各自遠去,好好利用難得的假期尋找自己的詩意和遠方。
我是一個懷舊的人,總希望人生能有不管走出多遠,歸來仍是少年的心境。
但是后來,卻發(fā)現(xiàn)感情的維系不能靠一廂情愿,不管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任何感情的兩端,只要有一人放手了,這段感情就斷了。
那天看到一個8歲女孩子收到一個紅包,拎出兩張票子看了看,嫌棄地扔到一邊。
我挺驚訝。
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讓這么小的一個孩子如此現(xiàn)實?如此冷漠?
這是一個利益至上的時代,是一個談錢就會傷感情的時代,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靠感情維系的關(guān)系太少太少了。
這可能算不上是一個缺錢的年代,但一定是一個缺愛的年代。
我仔細回憶著小時候的年味兒,在想那年味兒里到底有些什么東西?
除了烹牛宰羊、貼福字、寫對聯(lián)、放鞭炮、穿新衣……也許最重要的年味兒是人們心底一份深深的情誼: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而現(xiàn)在,我們好像已經(jīng)忘卻那種百爪撓心,期盼相聚的滋味了。
不是年味兒淡了,而是人情味兒淡了。
那天,月寶和小姐妹玩了一天,還不盡興,臨走的時候又摟又抱,還差點哭了。
我在一旁看了,很是感動。
真希望你們長大后還能像現(xiàn)在這樣,過年的時候聚一聚,就算不熱鬧,也一定要保留好這份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