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三國演義》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自古以來確實都沒有完美的人。包括在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算了一生卻也避免不了失算的時候,雖然他下錯棋的次數也許單手都可以數得過來,但是這幾次犯錯卻都是大錯,甚至影響到了國家的生死存亡。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確實是一位全才,如果用現代社會的角度去評價他,那他就是科學家、數學家、軍事家、政治家等集“多家”為一身的全方位人才。也就是因為他不是普通人,有著超群的智商,所以一旦這種人犯錯也必定是超乎常人錯誤的嚴重程度。
這幾次失算中大概有三個錯誤是屬于戰略失策,而還有一個是戰術失誤。即使諸葛亮一生聰明了一世,因糊涂一時犯下了這四個錯誤,但是從功過上來看,這些錯誤足以抵他的上千次的凱旋和勝利。可見,這些都是大錯特錯。
而第一個重要的戰略失誤就是錯在領導蜀漢的戰略指導思想上,也就是隆中對。一開始,諸葛亮很有先見之明提出了新的主張,即三國鼎立,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超前又符合當下局勢的策略。而后來,隆中對則提倡在攻擊曹魏的時候進行雙面夾擊,其實,當時總體實力蜀漢和曹魏力量是懸殊的,兵力這樣一拆開則顯得蜀漢更加處于劣勢地位了。
如果說第一個錯誤的集中體現是在戰術上的失誤,那么,第二個大意則直接體現在結果上,即荊州淪陷。表面上這個大事件的直接責任人是關羽,而實際上,孔明先生同樣逃脫不了干系。作為蜀漢軍師,首先他就沒有把荊州這重地放在戰略層次上考慮,由此間接導致了丟荊州的結果。
最后一個戰略上的失誤則是諸葛亮執著于北伐,他在北伐這件事上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一心想著要北伐卻忘了如此不斷進攻無非等同于慢性自殺。兵力一次次消耗,蜀漢和曹魏的軍事力量越來越懸殊,長此以往,兵力衰退,國力消耗,國家也一步步走向末路。
?還有一個重要的錯誤則屬于戰術層次,明知道司馬懿對街亭蓄謀已久,一直都是虎視眈眈,明知道街亭已經危在旦夕,守護街亭迫在眉睫。但是,他卻讓馬謖孤身一人去守街亭,而其實先主生前就再三囑咐馬謖不能重要,此舉這無異于是直接將街亭送給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