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是Alzheimer病(AD)的一種形態學標志,但也經常見于那些神經功能正常的老年
患者中。CAA通常無癥狀,但也可表現為顱內出血(ICH)、癡呆或短暫性神經功能異常,其中以ICH最為常見
在一項包括400例40~90歲病例的系列尸檢研究中,18.3%的男性和28%的女性腦內存在CAA的證據。對另一組117例確診為AD的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其中83%存在CAA的證據。CAA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據估計,在60歲以上的ICH患者中15%是由CAA引起的,而在70歲以上的非創傷性腦葉ICH患者中,CAA可高達50%[約15~20/(10萬·年)]。
臨床表現
急性腦葉出血是CAA最常見也是最為大家熟知的臨床表現。CAA可導致所有腦梗死亞型的高復發風險。近期一項研究表明,36%的散發型CAA患者在第一次出血后隨訪5年內發生了腦出血的復發。
CAA的另一個重要的癥狀即是認知障礙。CAA相關的認知障礙表現在多個方面,主要影響執行功能和處理速度。
短暫性局灶性神經系統發作(Transient focal neurological episodes,TFNE),又稱為淀粉樣發作(amyloid spells),是CAA的另一臨床表現。TFNE特征性的表現為:短暫性(通常<30min)、反復發作的、刻板的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麻木、無力、語言障礙等,其中最為特征性的表現為播散性的感覺異常,通常從手指向上肢近端蔓延,符合感覺皮質分布特征。上述癥狀可短時間內完全緩解。
此外,CAA還有一種亞型,稱為CAA相關炎癥(CAA-ri),主要表現為快速進展性認知功能損害,頭痛,行為異常,癲癇發作,由血管內淀粉樣變性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炎癥反應導致的。目前采用臨床-影像標準來診斷CAA-ri
已經發現的CAA的磁共振特點主要包括腦葉微出血,微梗死,腦表面鐵沉積,自發性顱內出血,皮層蛛網膜下腔出血,CAA相關炎癥,白質疏松,皮層萎縮等表現。腦葉微出血是CAA最早被辨認的磁共振標志之一。此外,腦表面鐵沉積和皮層蛛網膜下腔出血是預測CAA患者自發性顱內出血的重要磁共振標志。
CAA所致顱內出血,出血部位大多位于腦葉
CAA相關微出血,圖全為GRE序列,AC為1.5T,BD為7T,AB和CD分別為不同的患者。可見白色方框內多發微出血
一例典型CAA微出血病人
總結
腦淀粉樣血管病(CAA)最早于1909年由Oppenheim報告,是指Aβ沉積于腦皮質和軟腦膜血管所致的腦血管病。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AA在老年人群中極為常見,是自發性腦出血(ICH)的常見原因,也是年齡相關認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老齡化社會發展勢態也亟需臨床醫生認識和掌握這些CAA的診斷和防治新觀點。
在發生ICH等腦血管事件之前患者就會表現出對臨床診斷有線索價值的臨床-影像學表現。在當今對卒中防治和對神經變性疾病AD發病機制認識有許多革命性進展之際,必須充分認識和掌握CAA及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防治策略,才能更安全、更精準做好這些老年性疾病的防治。
腦出血的病人CAA一定要關注!
短暫性、反復性的無力、言語障礙一定是TIA?
癡呆一定是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