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時,每一個癥狀的細枝末節里都可能藏著這次生病背后的秘密。我們看見這些細節,將它們一一挑出來,抽絲剝繭,整理歸類,這就是收集十問和六綱辨證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就能逐漸找到生病的原因,那么,治療的方向就會一點點浮出水面。
分析和辨證中是會存在很多困惑的,不同的癥狀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應該在六綱中如何歸類,是令很多羊粉都十分頭疼的部分。今天的這篇分享,來自一位優秀的中級班學員,他根據自己學習和練習的經驗進行了整理歸納,希望能在大家困惑時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
十問之一:大便
【01.大便頻次】
「一天一次」正常。
「幾天才拉一次」
可能是太陽、少陽。正氣抵抗邪氣,大部分氣血集中在上焦,導致胃腸氣血不足。
可能是陽明,吃多了或者吃了不好消化的,導致食物從胃走到大腸的時間比平時久,參考其他積食證據判斷。
長期都是幾天拉一次的慢性便秘,基本是太陰。脾虛氣虛,消化慢,推動力不足。
「一天拉好幾次」
多見于太陰腹瀉。常伴隨拉稀,黃色或墨綠色,形狀粘稠像芝麻醬,或有少量食物殘渣,或有黏液,或果凍狀大便。
多見于陽明積食。氣血往胃腸道聚集,想要像沖水一樣把食積沖出去,通常大便酸臭或腐臭,可參考其他積食證據判斷。
少見于少陰腹瀉。比太陰的腹瀉更嚴重,正氣更加虛弱,需要找少陰的其他證據一起判斷。
少見于厥陰。也有熱性的腹瀉和寒性的腹瀉,但比較復雜,小孩子很少見。
【02.大便形態】
「干稀適中,像香蕉一樣的黃金便」正常。
「干硬的大便,像羊屎兔子屎」
偶發的,只有近幾天這樣,通常是陽明。
一直都是這個狀態,歸到太陰。
「前干后稀,前干后軟」
歸太陰。主要是由于胃腸蠕動能力不足,之前的大便沒有及時排出,在腸道里被反復吸收水分,所以前面一段比較干。
「稀軟不成形」
可能是積食陽明腹瀉,身體想把滯留的垃圾排出,伴隨腐臭酸臭。
可能是太陰腹瀉,常伴隨黃色稀便。
可能是少陰厥陰腹瀉。
「粘稠,像芝麻醬」
歸太陰。有水飲痰濕。
「像水一樣稀」
常見于太陰少陰虛寒的腹瀉。
常見于陽明,下清水,也就是腸道被燥屎堵住了,即使調集大量氣血津液過來也沖不開,水只能從縫隙中流出來,這種會非常臭。
少見于少陰。
【03.大便顏色】
「黃色或褐色」正常。
「綠色」
基本歸太陰。說明消化的不充分,食物還沒完全消化就排出來了。
「黑色或深褐色,表示大便水分不足」
可能是陽明,在腸道呆的久或者腸道里有熱,津液損耗的多。
可能是太陰,胃腸蠕動力量不夠,大便在腸道里呆的太久。
「鮮紅色,有便血」
可能是陽明,有熱,熱太過了就會擾亂血的運行。
可能是少陰或者厥陰,因為有嚴重的虛寒,氣不能將血固攝住。
【04.大便氣味】
「微臭,不湊近聞不到」正常。
「一直很臭」
歸太陰。“一直”意味著長期有消化不好的問題。
「偶爾這幾天很臭」
可能是陽明,說明這幾天消化不好,參考其他積食證據。
「一直是酸腐味」
歸太陰。說明食物在胃腸道呆久了,酸腐味是食物發酵產生的。這種不但長期消化不好,還有往少陰的趨勢。
「偶爾幾天酸腐味」
可能是陽明積食。
可能是太陰里虛寒。
十問之二:小便
【01.小便的量和頻次】
「尿頻尿急」
多見于陽明,膀胱有熱,比如尿道炎。
少見于少陽、少陰、厥陰。下焦虛寒,水液的氣化能力太弱,比如老人起夜。
「無小便,通常伴隨水腫」
可能是太陽。
可能是少陰。
「小便量少」
伴隨拉肚子,水分從大便排出了,算正常。
伴隨喝水比平時少,小便少也算正常。
可能是陽明,熱證,伴隨尿黃,騷味重。
可能是太陽少陰水腫,小便不利。
「小便量多」
喝水比平時多,小便多正常。
喝水量正常,那就是里虛寒,水液氣化能力弱,常見于太陰,嚴重時也可能歸少陰、厥陰。
【02.小便的溫度和味道】
「騷味輕」正常。
「騷味很重」有熱,歸陽明。
「小便熱燙」歸陽明。
【03.小便的顏色】
「透亮的淡黃色」正常。
「偏紅,尿血」
可能陽明,有熱。
可能里虛寒,根據不同程度歸太陰、少陰、厥陰。
「偏黃」
喝水少的時候,偏黃正常。
喝水量正常,可能歸陽明。體內有熱,津液被烤干了。
「很透明幾乎無色,需仔細辨別」
里虛寒的證據。根據程度不同,可能歸太陰,也可能歸少陰。
十問之三:食欲
「食欲與平時無變化」正常。
「食欲比平時旺盛,一直想吃東西」
多見于陽明,有胃熱。
少見于厥陰,寒熱錯雜,胃強脾弱,疳積的孩子也有可能。
「食欲減弱,比平時吃的少或者不吃東西」
歸太陰。生病后,氣血被大量調集去抵抗邪氣,所以供胃腸道消化吸收的氣血就會減少,整體來說是脾胃正氣不足的。
十問之四:喝水
【01.飲水量】
「跟平時無差別」正常。
「口渴,比平時喝水多」
可能陽明,體內有熱,所以會想比平時喝更多的水,而且想喝冷水。
可能太陰,脾胃水液吸收運化能力弱,導致體內津液不足,本能的飲水自救,參考舌象判斷。
可能厥陰,上焦或中焦有熱引起口渴。
「不想喝水,比平時喝水少」
常見于太陰,脾胃消化吸收水液能力出問題,身體有大量水飲代謝不出去,所以不想攝入更多水。水飲問題進一步加重,就可能發展到少陰。
【02.水溫偏好】
「無明顯偏好,給啥喝啥」正常。
「喜歡喝冷水,比平時喝水多」
多見于陽明,少見于厥陰,有胃熱。
「喜歡喝熱水,主動要求喝熱水」
多見于太陰,少見于少陰,里虛寒。
十問之五:睡眠
「睡得安穩」正常。
「容易哭鬧,驚醒」
如果發燒溫度高,哭鬧驚醒是正常的;如果咳嗽影響睡眠,也是正常的;還有一種受驚引起的哭鬧驚醒,也不屬于歸綱的依據。
近幾天哭鬧易醒,歸陽明。有熱,或者有積食。
一直哭鬧易醒,歸太陰,長期的消化不好,里虛寒。
「翻身多,睡不安穩」
近幾天偶發的,歸陽明,有熱或者有積食。
一直如此,歸太陰,長期消化不好。
十問之六:出汗
「出汗量正常,皮膚溫潤,不干不濕」正常。
「汗多,摸上去皮膚潮濕」
長期出汗多,歸太陰,消化不好。
近幾天偶發的出汗多,歸陽明,積食和非積食陽明都有可能。
長期出汗多,而且是冷汗,歸少陰。
「無汗,摸上去皮膚干燥」
天氣冷,沒有其他表證,正常。
伴隨鼻涕、鼻塞等其他表證,喉嚨紅而不痛,歸太陽。
伴隨鼻涕、鼻塞等其他表證,喉嚨紅且痛,歸少陽。
十問之七:怕冷怕熱
「無明顯的怕冷怕熱」正常。
「怕冷,喜歡蓋被子」
常見于太陽。
少見于少陰。
「怕熱,喜歡蹬被子」
小孩都喜歡蹬被子,可以算正常。
有其他陽明證據,也可以歸陽明。
十問之八:體溫
「全身溫度均勻,不發熱」正常。
「手腳溫熱,耳朵屁股偏涼」正常。
「全身都熱」
多見于太陽。因為正氣往表往上抗邪,且正氣充足,所以體表溫度高。
「上半身熱燙,下半身涼」
可能歸太陽。正氣往上往表抗邪,但不夠充足,所以只有上半身體溫高。
可能歸少陽、厥陰。上焦阻滯有熱,下焦寒涼。
「下半身比上半身熱」
一般是正常的,小孩子這樣說明身體健康。
如果下半身明顯熱甚至燙,多見于厥陰。
「手心比平時燙」
有郁熱,可能歸陽明。
「手心比手背燙、肚子比后背熱、腳心比腳背熱」
都是有郁熱的表現,大部分情況下歸陽明。
「臉蛋紅熱」
半邊臉(尤其是右邊)更紅更熱,多見于陽明。
均勻紅熱,排除了積食,歸少陽。
「太陽穴燙」
少陽居多,太陽陽明都有可能。
「手腳涼」
一般歸太陰,因為正氣不算充足。
如果手腳異常冰涼,很可能歸少陰。
十問之八:其他癥狀
「口臭」
這幾天口臭,歸陽明。
一直口臭,說明長期消化不好,歸太陰。
「口干」
這幾天口干,歸陽明。
長期口干,多見于太陰,消化吸收水液的能力不夠,導致體內津液不足。
少見于少陰,水液代謝出現機能故障。
少見于厥陰。
「鼻塞、黃鼻涕、清鼻涕」
這幾天鼻塞、黃鼻涕、清鼻涕,歸太陽,受寒后的表證。
長期鼻塞、清鼻涕,歸少陰、太陰。
長期黃鼻涕,歸太陰、陽明,有水飲又有郁熱。
「咳嗽有痰」
歸太陰。雖然太陽的情況也可能咳嗽有痰,但有痰說明中焦運化水濕能力不足。
「干咳無痰」
太陽、少陽、陽明、少陽、厥陰都有可能。
「喉嚨紅腫(扁桃體紅腫)」
紅而不痛,歸太陽,氣血大量往上往表,體表壓力較大。
紅且痛,先看有沒有陽明的證據,可能是陽明熱傳到上焦導致的,如果陽明證據不充分則歸少陽,上焦氣血阻滯。
「扁桃體白色水腫」
多見于太陰,有痰飲垃圾。
少見于少陰。
「眼屎多」
太陽、少陽都有可能。
「流口水多」
歸太陰,水飲問題。
「嘔吐或者欲嘔」
歸太陰,但背后的原因有可能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中的任何一個。
「肛門紅熱」
伴隨拉肚子,那就都有可能。
不伴隨拉肚子,則是胃腸有熱,歸陽明。
十問之九:精神狀況
「精神不錯,正常玩耍社交」正常。
「脾氣暴躁,煩躁不安」
近幾天脾氣大,歸陽明、少陽。
長期脾氣大,可能歸太陰,消化機能不好;
可能歸少陽,情志問題。
「生病后有點蔫兒」
伴隨發燒,歸少陽。
無發燒,則歸太陰、少陰,正氣不足的表現。
十問之十:舌象
「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正常。
「舌質偏紅」
歸陽明。
「舌質偏白」
里虛寒,多見于太陰,少見于少陰。
「舌體偏胖」
水腫,水液代謝故障,根據虛寒程度不同歸于太陰、少陰。
「舌體偏瘦」
伴隨舌質紅,歸陽明。
伴隨舌質淡白,歸太陰。
「舌邊緣有齒痕」
歸太陰,是舌體偏胖的升級版,水飲問題。
「舌體干燥」
歸陽明,津液虧損。
「舌體濕潤」
歸太陰、少陰,水飲問題。
「舌苔黃」
歸陽明,有郁熱。
「舌苔白厚」
中部厚膩,近幾天出現,歸陽明積食。
長期中部厚膩,歸太陰。
舌體后部厚膩,歸少陰,下焦寒濕。
「舌體有裂紋」
歸少陰,津液曾經嚴重受損的表現。
「剝苔,剝落的地方一點舌苔都沒有」
陽明,有熱。
疾病本身是復雜多變的,每個人的體質因素也各有不同。文章中的癥狀與辨證對應分析,只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參考,并不建議死記硬背,去理解每條歸綱的思路才是更有意義的。
醫生說,看病就像一場偵查游戲。任何一條癥狀的歸綱都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結合所有癥狀去做辨證,才會距離真相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