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后獨自散步,路過附近一個正在改造的舊小區,發現有個人躺在吊床上玩手機。
吊床一般出現在休閑的海邊、清幽的山間,或是旅游度假區,往上一躺,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眼前這張吊床則位于鬧市之中,栓在一棵大樹和一輛挖掘機之間,顯得別具一格。跟純粹放松享受不同,它連所接的,是工作與生活,或者是生存與生活,是片刻的自在與休憩,也有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這一幕在我眼里,有一種讓人感動的力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過,“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這種詩意是具體的,是勞作過后的休憩,是躺在吊床上的自在,是鬧市午后的寧靜。
我對這樣的情景情有獨鐘。它讓我想起當初在彭莫山守隧道的時光,苦中有樂,艱苦又浪漫。于是在我們眼里,汽笛孤單,卻又飄向希冀的遠方;鐵軌漫長,連著溫暖的家鄉……
詩意地棲居,其實就是以審美的人生態度,生活在大地上。這是我所追求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懷有熱情,對日常保持審美,從而對抗現實的枯燥、沉重和冷漠,生命由此豐盈,充實,充滿欣喜。
我相信只要保持那樣一顆詩意的心,每個人都能走一段富足而不凡的人生。
「彭莫山一束光」的愿景,就是在喧鬧匆忙的社會中,倡導生命的純真、內心的良善和生活的詩意,讓我們在忙碌奔波的同時,仍有可能詩意地棲居,看見生命的光,成為自己的光。
寫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