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
編丨往事如煙
「他·她」中國作者電影主題展映(IL·ELLE - Rencontres du Cinéma d’Auteur Chinois )
將于11月2日至4日于巴黎拉丁區電影院 La Filmothèque du Quartier Latin(9 Rue Champollion, 75005 Paris) 舉行。
展映以性別為切入點,分Il(男性)和ELLE(女性)單元。男性與女性是最基礎的社會劃分,也是最為復雜的兩個方面。借由這兩段彼此對立又互相交織的牽引繩,試圖讓中法觀眾在光影中穿越時間的疏離與空間的區隔,去實實在在地感知當下中國男男女女的生存狀態和生活境遇。
本次影展寓意不在于展現中國社會的獨特性,來滿足某些獵奇心理。相反是希望通過搭建交流平臺,以男性身份與女性身份為出發點,在不同背景的觀眾群體中達到某種情感的認同,也就一些不可避免的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層面的不同展開思考。為了豐富交流,屆時還將有電影領域的學者和從業者參與映后討論。
活動總共放映8部電影,每場附有20分鐘交流環節。
周五短片之夜:于鐳《造化》(男性單元)、曾贈《明月的暑期日記》(女性單元)
周六男性單元:耿軍《青年》、邵攀《Bike與舊電鋼》、楊瀟《動物園》
周日女性單元:王申《芳舟》、楊明明《柔情史》、女性主題免費放映專場
影展由IESA 2018屆電影制片與推廣專業兩位畢業生共同組織策劃,并由曾成功舉辦巴黎中國作者電影節(Festival du Cinéma d’Auteur Chinois) 的Allers-Retours協會協作支持。
購票鏈接:
https://www.cinetick.fr/?P=XP19&src=web.filmotheque#P=%5B%22XP19%22%5D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
Facebook活動鏈接: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08180369436927/
(動態實時更新)
影片資訊
男性單元
《造化》(開幕短片)
于鐳 / 2016 / 劇情片 / 40min
北京話 — 英、法字幕
潮男老魚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土著。對他來說,父母留下的老屋、小院和門前曲里拐彎的胡同就是家的全部。“我生在這兒,最好也能死在這兒”這是老魚的戲謔。
一個平常的午后,在無意間翻看一本講述靈魂六世輪回的怪異之書后,這句話居然一語成讖—老魚真的死在了自家的浴缸里。
然而事情遠沒有結束。如同那本書的預言,就在這窄小的胡同院落里,并未離去的老魚撞上了不同的奇幻人生。這些生命或長或短,卻無一次可阻止意外的發生…
獲獎情況:2016 第10屆“FIRST青年”國際電影節 - “最佳短片獎”
男性單元
《青年》
耿軍 / 2009 / 劇情片 / 1h46min
東北話 — 法語字幕
馬被卡車拉走,有些青年還在街上。劉金材為了女人服毒自殺,臨死時他說:“我還什么都沒干呢!”。
汪國慶為了友誼而遍體鱗傷,死在醫院。張鐵英沒有錢就失去了膽量,只有掙到錢才有勇氣去見喜歡的姑娘。劉金材弟弟劉金寶偶爾會想念死去的哥哥,而更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知道:“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影片以三個悲劇段落作為小結尾,但過程是喜劇化的。
這是一部充滿生活質感的悲喜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出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個人欲望。 中國、當下。
在黑龍江省鶴崗,人們因為工廠裁員和煤礦危險而奔走他鄉,有更多人因為留戀家人和沒有勇氣去面對陌生的世界而留在那里,日復一日地重復著他們的生活。
獲獎情況:2009 第4屆羅馬國際電影節 - “最佳長片” 提名
男性單元
《Bike與舊電鋼》
邵攀 / 2013 / 紀錄片 / 2h54min
普通話/徐州方言 — 法語字幕
主人公A,熱愛音樂從工廠辭職,學習創作,他目前已有一百多首原創歌曲,他曾在北京地賣唱,后因食不裹腹回到家鄉徐州,靠路邊演出謀生。
主人公B,生于臺灣,15歲隨父家徐州不久,父親死去,孤獨中,他自學了鋼琴,音樂創作,MIDI音樂制作,他門徒眾多,其中已有偶像明星。可他依然住在廉租房中,依然靠倒賣電子垃圾為生,依然免費教育著熱愛音樂的人。
他們命運多舛,平凡,偉大,穿著破舊的衣服,唱著最動聽的歌!
獲獎情況:
第十屆中國獨立影像展紀錄片十佳
第五屆西安國際影像節 最佳影片金俑大獎
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提名
入圍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海口電影節展映影片
2014年電影導演協會 表彰展映
男性單元
《動物園》
楊瀟 / 2013 / 劇情片 / 1h15min
張新辭職未遂,還被報社主編以升職作為誘餌,派其回老家完成一篇“槍稿”。時隔十年,他再次回到家鄉桂林,和境況已經千差萬別的朋友們重逢,他們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共同語言。同時,“槍稿”也遲遲寫不出來。漸漸地,一種陌生而又吊詭的吸引力在他身邊發生作用。
獲獎情況:
2013 第7屆“FIRST青年”國際電影節 - “最佳長片”(提名)
第四屆大連藝術影像展主展映單元
北京獨立影像展劇情競賽
東盟國際雙年展影像單元
圖爾亞洲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女性單元
《明月的暑期日記》開幕短片
曾贈 / 2014 / 劇情片 / 25min
北京話 — 英、法字幕
喪父的12歲小女孩明月,在暑假里由于懷疑和嫉妒,將媽媽的情人推入水中疑似死亡后,迎來了人生的初潮。但是這一切,在她云淡風輕的應試化暑假日記作業,燦爛童年式的描述中結束了。
影片表達的是一個小女孩成長的孤獨和羞恥,同時也刻畫了人在面對體制時的自我分裂和粉飾太平。影片用最豐富和敏感的觸覺,為觀眾呈現了一段孤獨而羞恥的成長歲月。明月直視鏡頭的同時也撕裂了偽善的謊言:我們忽視他人的痛苦并不是不知情,而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冷漠早就決定了,真相對誰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
獲獎情況:
2014第34屆德國慕尼黑學院獎 沃夫剛獎
2014第13屆 ISFVF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展 中國優秀影片 華誼兄弟特別獎
2014第3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獎 導演系特別獎
2014第1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廣角鏡單元 入圍
2015第18屆 上海電影節短片單元最佳編劇獎
女性單元
《芳舟》
王申 / 2017 / 紀錄片 / 1h27min
普通話 —法語字幕
百萬中東難民通過希臘進入歐洲避難。雅典唐人街的風云人物,旅居希臘15年的大姐大陳雪艷(Suzanna)四處游說,組織起一支希臘華人志愿者團隊,扛著各自商店里的義烏鞋帽、廣東牛仔褲走出封閉的唐人街,到海島、邊境、難民營救助新到來的敘利亞客人。
陳雪艷此舉也是為了彌補自己對意外去世的父親的遺憾,贏回與自己常年分居的女兒的心。面對華人朋友的反對、希臘丈夫的不配合、西方志愿者的質疑、以及隊友對救助方法的異議,一向雷厲風行、我行我素的陳雪艷能否趟出一條自己的路?本片為中國導演王申與荷蘭華人制片人趙佳、荷蘭剪輯師聲音設計師合作制作。
獲獎情況:
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基金支持。
2016年入選多倫多Hotdocs、臺北CCDF等多項提案。
2017年提名第30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荷蘭影片
2018年入圍布拉格、韓國EBS、歐盟人權電影節、巴黎“中國銀幕”紀錄片電影節等。
女性單元
《柔情史》
楊明明 / 2018 / 劇情片 / 1h57min
普通話 — 法語字幕
小霧因一筆意外的稿費在胡同里租了一套房子,期待一個人的世界。母親因無法與家中的老人相處,搬來與她同住。兩個缺乏安全感的女人也無法很好的相處。母女各自開始了一場戀愛,但都失敗了,她們只能繼續生活在一起。
獲獎情況:
2016 金馬創投會議天畫畫天獎(劇本獎)
2018 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提名
2018 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競賽單元-火鳥大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2018第20屆首爾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導演獎
2018第44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China stars單元最佳新人獎
2018 第12屆 FIRST青年電影展 入圍競賽劇情長片提名
女性單元還有一場免費放映福利,
詳情見臉書活動主頁預訂
放映時間表
19h-22h
《La nature》+《Summer secret》(1h10min)
(《造化》+《明月的暑期日記》)
Projection+Cocktail
-
Samedi 03/11
15h30-17h40
《La Jeunesse》(1h46min)
(《青年》)
Projection+Débat
/
18h10-21h40
《Bike and Old Electronic Piano》(2h54min)
(《Bike與舊電鋼》)
Projection+Débat
/
22h-23h40
《L’Allure Hésitante》(1h15min)
(《動物園》)
Projection+Débat
-
Dimanche 04/11
16h-18h
《Protégé par les dieux》(1h33min)
內部學術放映,郵件預約免費入場
festivalcic.paris@gmail.com
Projection+Débat
/
18h30-20h30
《Lady of the Harbour》(1h27min)
(《芳舟》)
Projection+Débat
/
21h-23h30
《Girls Always Happy》(1h57min)
(《柔情史》)
Projection+Dé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