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正式發布。11條黨中央、國務院的批復,是未來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總綱領、總指南,七章72條城市副中心控規文本,是將來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具體要求。
全文戳圖了解↓
未來的副中心長啥樣?
這26張圖,給您最直觀的體驗↓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要處理好和中心城區“主”與“副”的關系,處理好和通州區核心與拓展的關系,處理好和東部各區、廊坊北三縣地區激活帶動、協同發展的關系,處理好與河北雄安新區錯位發展的關系。
“一核兩翼”空間格局示意圖
在規劃中,城市副中心的戰略定位用三個示范區生動概括,將打造:
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
新型城鎮化示范區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
規劃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彰顯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
建設——
低碳高效的綠色城市
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
自然生態的海綿城市
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
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
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緊緊圍繞對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規劃提出要發揮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帶動作用,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為主導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
這里將建設市級行政中心,構建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運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這里將建設國際化現代商務區,引導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業總部入駐;
這里將建設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這里將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實現與亦莊融合發展,與城市副中心三大主導功能互為支撐和依托。
千年大運河北首、百里長安街東端,通州自古為京畿咽喉重鎮。未來將形成長安街東延長線規整有序、端正大氣的畿輔門戶形象。
大運河生態文明帶溫榆河段。
以“一帶、一軸”作為城市基本骨架,城市副中心將構建水綠空間格局,將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作為生產生活單元,建設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
組團街區劃分示意圖
在規劃藍圖中,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將成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城市副中心將建設大尺度生態綠化,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讓居民抬眼見綠蔭、側耳聞鳥鳴。同時營造自然宜人的濱水環境,讓濱水空間回歸居民生活。
“綠心環翠承古韻,一支塔影認通州?!背鞘懈敝行牡奈幕滋N和獨特魅力將得到充分展現。
在“一河三城、一道多點”的整體保護格局下,蜿蜒而過的大運河,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鎮三座古城,以及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將與現代城市文明相映成輝,蔚然成景。
京華風范、運河風韻、人文風采、時代風尚,這看似簡單的16個字中描繪著城市副中心未來的城市風貌。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要求精心打造好每一個街區、每一棟建筑,促進城市與自然和諧統一,讓運河與六環煥發活力,讓街道和公園更具魅力,讓人們蕩舟運河上、漫步森林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建設人民生活滿意幸福、人文薈萃的理想之城。
藍天難現、繁星無影、擁堵難行,“大城市病”不僅降低了市民的幸福感,也影響了首都功能的優化提升。建設城市副中心的初衷,就是解決“大城市病”問題,進而讓中心城區也變得更加宜居。
家園中心效果圖。
要治病,首先要減量發展。
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城市副中心嚴格控制城市人口、用地、建設規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刂圃?/span>130萬人以內,城鄉建設用地規??刂圃?/span>100平方公里左右。以舒適宜居為標準,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萬人/平方公里以內。同時,城市副中心生態空間面積達到總面積的40%。
36米住宅圍合式布局效果圖
約9平方公里的戰略留白地區,為重大發展戰略和重大項目預留空間。
交通、職住、環境、公共服務……這些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都可以在規劃中找到答案。
城市副中心將按照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小汽車的次序分配街道空間,實現道路紅線內人行道、自行車道和綠色空間比重大于50%。到2035年,新建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達到10公里/平方公里,真正實現小街區、密路網。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居有所安,規劃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將實現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職住就近平衡。
引入優質教育資源,重點補充小學、托幼短板;將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納入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為社會辦醫適當預留發展空間。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基礎教育設施千人用地面積達到2992平方米,城市副中心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力爭達到7.7張。
由于城市副中心現狀城鄉建設用地已使用一半以上,老城區發展品質和水平較低。為此,規劃提出,同步推進新城區建設與老城區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為老城區復興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帶動作用,既意味著與拓展區共同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又要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
未來,通州區將形成城市副中心—亦莊新城(通州部分)—鎮—新型農村社區的空間體系。通州區將建設新市鎮和特色小城鎮,服務城市副中心發展,帶動本地新型城鎮化,與城市副中心同步規劃、統籌發展,吸納本地就業,統籌周邊農村發展。
城鄉關系示意圖
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視野下“一盤棋”謀劃,城市副中心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發揮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城市副中心將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承擔中試孵化、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制造、配套服務等外溢功能。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導適宜產業向廊坊北三縣地區轉移,促進本地就業,實現職住均衡發展。
在交界地區,將共同建設潮白河流域大尺度生態綠洲,堅決遏制貼邊發展和無序蔓延,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和城鎮開發強度。
潮白河生態廊道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北京公共服務資源將向外拓展延伸,進一步優化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養老、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設置。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前景可待,未來可期!
記者 | 陳雪檸
制圖 | 楊盼
監制 | 王然
編輯 | 宋佳音 張力 蘇越
【點擊或掃碼即可下載安裝】
推薦給大家?,戳“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