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作為失敗者的代名詞一直影響至今。這場戰役的參與者只留下的拿破侖、威靈頓的姓名,其實還有一批從戰場上存活的人留下了影響世界的故事。
失敗的主角拿破侖
在法國徹底投降的3個月后,拿破侖抵達了位于大西洋南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圣赫勒拿島。在那里他生活了6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書寫自己的回憶錄。
在島上,拿破侖并不孤獨。他有少量的衛兵,有隨從,有親友,有當地居民,少不了的還有監視自己的英國官員。其中隨從蒙托隆將軍最受信任,前者負責照看皇帝的起居。但事實證明,這位將軍已被波旁王朝收買,每天在固定飲用的葡萄酒里下毒,造成拿破侖慢性砒霜中毒而死。
結合拿破侖的生平,無論是選老婆還是用部下,亦或者信任什么人,他真的打不了什么高分。但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伺候他的仆人中還有幾個中國人。
按照年限,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是嘉慶皇帝。誰也不知道那幾個華籍仆人是怎么到達拿破侖身邊的。這幾個人的勤勞和細致讓拿破侖深受感動,在某天說出了一句影響至今的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很多國人為此感動不已,但還有后半句:“我希望他永遠不要醒來。”
1821年拿破侖去世,遺體安葬在這個幽靜的小島上。但幾十年后,他的遺骸還是運回了法國,如今安放在榮軍院的奢華墓穴內。希特勒最崇拜的英雄便是拿破侖,納粹攻破法國后,希特勒在巴黎看著拿破侖墓穴感慨萬千,下令把羅馬王的棺槨運過來陪葬。
羅馬王是拿破侖唯一的合法兒子,1832年死于維也納。
那些法國人
戰后,大多數法國將軍都流亡于海外。因為他們曾經都向路易十八宣誓效忠過,卻無一例外的背叛了。待風波平息后,他們又慢慢地回到祖國。
因為當時軍事人才奇缺,這些人又恢復了地位,并得到很高的榮譽。比如蘇爾特元帥,他曾是路易十八復辟后的陸軍大臣,之后很快倒向了復辟的拿破侖。法國投降,他又回到了路易十八的身邊,并以法國代表的身份參加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典禮,還與威靈頓親切地進行了會面。
唯一的例外恐怕就是奈伊了。這位拿破侖的左膀右臂沒有聽從同伴的建議,在戰敗后留在了法國。路易十八對其進行逮捕,以叛國罪起訴。1815年12月7日,奈伊被執行槍決。
他拒絕別人將自己眼睛蒙起來的要求,同時拒絕下跪,而且要穿著元帥服體面地死去。在那一刻,他充滿了英雄氣概。至今,仍有支持者認為奈伊其實逃到了美國的南卡羅來納躲起來了,被槍決的是個替死鬼。
路易·康萊,這個人并不出名。用現在的話講,他也是個猛人,在戰場上因為食物沒味道而用火藥粉作調料。戰爭結束后,他從一個小警察做起,后來成為了警察總長。19世紀,法國發生了幾起邏輯讓人匪夷所思的兇殺案,敘述中都少不了要介紹路易·康萊承諾何時破案。
普魯士人
有一個叫弗朗茨·利伯的人剛剛參軍便趕上了滑鐵盧戰役。在戰后他移民去了美國,在南卡的大學當政治經濟學教授。南北戰爭前,嗅到危險的他趕緊把家搬到了北方,在哥倫比亞大學當老師。期間編纂了《利伯法典》,這是史上第一部有關戰爭法則方面的法律書籍。
當然,要論寫書最出名的還是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此君一生坎坷,當過拿破侖的俘虜,為了反抗法國不惜脫離軍隊在俄羅斯當志愿者,后來回歸普魯士卻沒有得到本國皇帝的原諒。在抑郁的生涯里,留下了偉大的著作《戰爭論》。憑此,他超越了所有人。
繞不過去的當然還有軍隊統帥馮·布呂歇爾元帥,這個喝醉酒就懷疑肚子里懷著頭大象的家伙匪氣十足。戰后不久,他訪問了倫敦,受到英國政府的熱烈歡迎以及感謝。當他到達倫敦走下馬車的時候,被眼前豪華的城市震撼到了,然后說了一句名言:“這樣的城市,要是搶劫起來也很麻煩的?!闭f完拔腿就走,留下了被震驚的英國翻譯。
荷蘭國王
威靈頓在歐洲大陸的第一個官方職位是英荷聯軍的總司令,荷蘭國王非要把兒子按在副司令的位置上。為了團結,英國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可是荷蘭皇太子并沒有什么軍事才能,反而因為滑鐵盧戰役中的瞎指揮斷送了英軍一個旅。威靈頓覺得他長得像個青蛙,起了個“苗條的比利”稍微帶有歧視色彩的綽號。
“苗條的比利”后來成為了荷蘭國王,史稱威廉二世(和一戰時期的德國皇帝是兩碼事)。在位期間,他思想開明,鼓勵選舉改革,接受君主立憲制法律,自己主動約束自己的權力,成為一代賢君。
“苗條的比利”在滑鐵盧作戰時也曾光榮負傷,他的父皇在兒子負傷的地方建造了一個巨大紀念碑。有人問威靈頓對此有何感想。威靈頓面對記者先是罵了一句臟話,然后氣憤地說:“他們毀掉了我的戰場?!?/p>
現在的滑鐵盧戰場也可以參觀憑吊懷古,只不過那個紀念碑確實很另類。
勝利的英國人們
在滑鐵盧戰役中幸存的大多數英國軍人都留在了軍中,其中有些佼佼者更是發展良好,有的做到了殖民地的總督,有的成為軍隊高階軍官。
最為出名的威靈頓后來擔任過很多高級職務,但大多不成功,后人能記住他的只有滑鐵盧這一場戰爭。在擔任首相期間,他把官邸窗戶上的玻璃全部換成鐵制的百葉窗。因為很多市民會用石頭問候他家的窗戶,以表示對其施政的不滿。
國際歷史意義
滑鐵盧戰役是一個轉折點。18世紀下半葉,為了爭奪霸權,英法進行了長期斗爭。七年戰爭,法國人被驅逐出北美,但很快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報了仇。法、美聯軍的結盟決定性的擊敗了英軍,為美國贏得了獨立。
十年后,法國爆發的大革命讓英國得以聯合其他力量進行絞殺,戰爭一直持續到1815年。至此,以滑鐵盧戰役為標志結束了英法兩國的斗爭,確保英國在19世紀處于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