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編無意間被幾個月前的一則舊聞,驚掉了下巴!話不多說,直接告訴你們是怎么回事~
9歲男孩腎中取出56顆結石,
最大的堪比鵪鶉蛋!
數月前,深圳一名9歲的男孩腰部隱隱作痛。不久后,他上廁所時,發現自己的尿液竟然變紅了,即出現了血尿!
得知這件事后,媽媽立即帶著他去醫院。
經過一番X光、B超等詳細檢查后,醫生告訴他們:小軒的左右腎中都有結石,其中右側腎臟更多。
(圖源 / 網絡)
好巧不巧的是,有顆結石恰好堵在了右側腎盂與輸尿管交界處,結果造成了尿路堵塞,從而導致小軒右腎中度積水,痛苦不堪。
(圖源 / 網絡)
最后,經過手術和激光碎石后,醫生在小軒腎部取出了整整56顆結石,其中最大的一顆,約2.7×1.7cm,體積堪比鵪鶉蛋。
可能說這些,大家不一定能立馬get到這件事的嚴重程度。這么說吧,成年人僅僅只需0.5厘米大小的結石,便可造成尿路梗塞!
可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遭遇了這種病痛?
醫生:這2個小習慣害慘了他
經過檢查和溝通得知,小軒患腎結石和他的生活習慣有關。
小軒是個早產兒,自小家人就怕他營養不夠,因此總是想盡辦法為他補身體。于是,小軒便養成了愛吃肉的習慣。
無肉不歡的他,小小年紀就80斤了(比同齡孩子標準體重重了將近30斤)。
此外,小軒還有個壞習慣——不愛喝水,甚至在運動大出汗后,也不愛喝水。
看到小軒這兩個壞習慣,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中槍了?
其實,會導致腎結石的習慣不僅僅是這兩個,以下5個習慣大家也必須留意~
5個日常小習慣,最易惹上腎結石
1. 不愛喝水,愛啤酒飲料
首先,腎臟的代謝需要有足夠的水分來輔助。假如身體缺水,就會對腎臟的代謝造成影響,久而久之,就容易生成結石。
其次,飲料絕不能代替白開水。因為清涼飲料、甜味飲料等,含有較多糖分和磷酸,這會引起尿鈣增加。
2. 無肉不歡
說真的,任何東西攝入過度,對身體都是一種傷害。
肉類含有大量嘌呤和嘌呤前體,它們在體內可以代謝、轉變為尿酸,經由尿液排出。而高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沉淀,又可導致或加速草酸鈣結石的形成。
3. 晚餐吃太晚
飯后4~5小時,是人體排鈣的高峰期。
如果太晚吃晚飯,或經常吃夜宵,當排鈣高峰到來時,你卻在睡覺,尿液不能及時排出。此時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淀下來,而濃縮的含鈣尿易形成結石。
4. 盲目補鈣
有些人就怕自己身體缺鈣,于是整天牛奶喝著,鈣片吃著,結果補著補著就過剩了。
如果補鈣補得過剩,身體吸收不了的鈣就會與草酸發生反應,形成結石。
建議:不要自己盲目補鈣,應該聽醫生的意見。
5. 久坐不動常憋尿
憋尿會加長尿液在膀胱中存在的時間,從而成為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一旦滋生了細菌,便會引起泌尿道的感染,并促使尿道結石的形成。
建議:有尿別憋著,最好保證尿量每天在2升以上,以減少尿液雜質沉積。
夏天快到了,也就意味著腎結石的高發季快來了。中招了的朋友,趕緊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