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段正淳為何那么招人愛呢?
位高爵顯鎮南王?似乎不是。他那幾位糾葛的女子,沒誰特別在乎當王妃。
容貌俊美?也未見得。原著明說他一張國字臉,走的威武路線。木婉清一看他就暗想:幸虧段郎跟你長得不像(段延慶在遠方:哈哈哈哈!!),否則……
武功高強?也沒到絕頂之境。
很會說情話?這倒是的。對康敏是一套,對阮星竹是一套,對甘寶寶是一套,對刀白鳳是一套。多年之后,依然記得跟秦紅棉定情之夜說的話。
但如果光說不練假把式,好像也沒法讓阿朱阿紫王語嫣木婉清鐘靈的媽媽們,對他死心塌地吧。
原文里明說了,段正淳有種天賦:生平到處留情,但他不論和那一個情人在一起,都是全心全意的相待,就為對方送了性命,也是在所不惜。這樣做的問題很明白,經常顧前不顧后,所以刀白鳳要生氣,要跑去找段延慶報復他。
但段正淳的確是個熱血脾氣,而且很容易感動,很容易投入感情。他聽見甘寶寶自言自語“跟你做小賊去,做強盜去”,就熱血沸騰,“我不做王爺了,做小賊去,做強盜去!”小鏡湖畔,為了保護阮星竹,也是舍命大戰。到最后看四位情人死了,他也就殉情了。
但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琢磨下:您大概發現了,段正淳不像云中鶴,看一個就想睡一個。
段正淳是個特別容易感動的人,一被感動,就不管不顧了。
金庸小說里,經常有這種情況。張無忌后來分析過,他并不真愛殷離,答應娶殷離更像出于感動;對周芷若則是敬,只有對趙敏,那才是刻骨銘心的愛。
王語嫣在枯井底跟段譽好,也似乎不是出于愛,而是感動。
黃蓉當日愛上郭靖,也是因為,如黃蓉自己所說,“我生下來就沒了媽,從沒有誰這樣記著我過……”
其他如蕭峰對阿朱、胡斐對程靈素等,多少有類似因素。
段正淳則是個特別容易被感動、特別容易用心的人。一感動起來,那就不管不顧了。當時投入,火燒火燎。事后看來,一地雞毛。
我跟一位朋友聊過這種心理。他是個典型的被動型對象——交過幾位女朋友,在他年紀而言不算多,妙在每次都不是他主動追求,而是“被人追得很感動,于是就跟她在一起了”。然后跟每任女朋友在一起時,不說當牛做馬,至少有求必應。
我開玩笑說他是個段正淳,他也不太否認。
我當時問他,特別容易被感動,是不是因為特別有同理心呢?他說,大概是。
我說,有同理心的人,好像很適合做伴侶。他說,是。
我說,有同理心的人,一般是因為小時候過得很快樂吧。他說,這倒未必。
各色影視作品,有個常見俗套:
反派少年時越是缺愛,長大后越自私,越多占有欲,越少同理心。這樣的案例,我們生活中也該見過。
反之,少年時越是得到愛與撫慰,就越樂于共享,越多同理心,越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但還有一種情況,即,過剩的同理心。
按我那個朋友的說法,他就是這樣一個,過于容易感動,過于希望討好別人的人——以至于別人對他表現出善意,他就不太忍心拒絕了。
我問起緣由,他歸結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少年時,父母也愛他,但愛得不太穩定。所以他總相信,自己表現得好,當一個好孩子,父母大概就會對他更好些。
——他的初戀是個陰晴不定的姑娘。他不太拿得準對面的脾氣,所以總是在小心揣測對面的心思。他總覺得,自己再貼心一點,就會有好報。
他初戀得很苦,很癡,結果,當然也沒太好。
當然,那段感情讓他學會了許多伏低做小的本領,之后跟其他女孩子相處時,很輕松就能讓對方相處得很開心——“大多數看起來很賢惠的男朋友,都是前女友練出來的。”他說。
但副作用是,之后,每次他感受到他人的情意,總是很容易感動。
一邊覺得自己受之有愧,一邊就會盡心對別人——哪怕自己未必多愛對方。
“這里頭,有沒有一點自我投射呢?”我問。
他想了想,說,也不能說沒有。
大概,癡心過的人,特別能理解癡心得不到回饋的苦,每次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好意,就忍不住想到曾經苦求不得的自己。因為同情當時的自己,于是,很容易就心軟了?
所以王語嫣是在被慕容復辜負后,才在枯井底想明白了段譽的好處?胡斐是在失去了袁紫衣,看到程靈素死去,才想明白自己的問題?
也許容易感動的段正淳年少時,也有過一段,求而不得、沒得到反饋,所以格外容易感動的歲月?
不知道。
當然,從我這個角度旁觀,這個其實未必是好事。
過強的同理心,固然容易體貼到他人,但也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甘苦;世上苦多樂少,所以,大概,也就更容易被他人情緒感染,委屈到自己。
因為自己受過的委屈,所以見不得別人太受委屈,這是善良。
但若因為自己受過的委屈、于是見不得別人受委屈,又轉而委屈自己,那就多少有些過頭了。
如果您是特別容易被感動,容易委屈自己的人,每當要做決定時,不妨偶爾想一想:
究竟令你感動到不惜委屈自己的,是他人的付出與表現,還是內心那個曾經苦求而不得、于是不忍心這個形象再吃一遍苦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