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師傅姓張,今年62歲了,是太行山下南村鎮(zhèn)一位普通的農民。6年前他和當?shù)氐难掳亟Y下不解之緣,拜師學藝,從事崖柏工藝品的制作,現(xiàn)已累計打磨、雕刻各類作品1000多件。他說,有了這些木雕作品,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不發(fā)愁了。
張師傅和他的部分崖柏工藝品
張師傅和中國所有老人一樣也面臨著養(yǎng)老問題,盡管兒女孝順,但他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想依靠自己的雙手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近年來,他看到太行崖柏能賣錢,便爬到太行山懸崖峭壁進行采挖,換取養(yǎng)老錢。
張師傅和他的部分崖柏工藝品
上山挖崖柏不但辛苦,而且有生命危險,稍有不慎便墜落懸崖。張師傅看著崖柏被外地人一車車拉走,經過打聽,得知人家是利用崖柏雕刻工藝品。他同一位客商拉家常,人家告訴他,一件精品崖柏木雕作品的價錢,能購買一車的崖柏毛料。這句話,讓張師傅深深震撼了,他決定不再從事危險的工作,走崖柏工藝品制作這條路。
張師傅在打磨崖柏工藝品
老來學藝談何容易。張師傅決定先從打磨崖柏工藝品起步。他買來打磨工具,說干就干,由不懂到嘗試,由嘗試到精雕細琢,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擺在了展柜上,換來了一張紙鈔票。后來,他又擺四川雕刻師傅為師,苦學雕刻技藝,經過數(shù)年的艱辛磨礪,一件件精美的崖柏雕刻作品,伴著汗水,伴著喜悅誕生了。
張師傅的部分崖柏工藝品
張師傅因居住在太行山腳下,對崖柏的特征了如指掌。他說太行崖柏由于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長,吸天地精氣,并經歷崖風之強力吹刮,使其形成了奇特的飄逸、彎曲、靈動的造型,木質密度高、油性大,并有著醇厚的柏木香味,而成為根雕、根藝的最佳材料。
張師傅收集的崖柏原料
張師傅說起崖柏頭頭是道,他說崖柏分生料、老料、陳化料。生料就是所謂的活料。老料一般指的是崖柏死亡后,樹皮、邊材尚未朽化完的材料。陳化料指的是崖柏的樹皮、邊材在懸崖上已經完全風化朽光,只剩下了芯材部分,亦有風化料、脫骨料、舍利料之稱。
張師傅在欣賞他收集的崖柏原料
張師傅說陳化料是崖柏中最好的雕刻料,其作品紋飾漂亮,密度高,油性大,香氣芬芳,醇厚濃郁,有長時間存放,味道更佳的特點。
張師傅和他的部分崖柏作品
張師傅說打磨、雕刻崖柏是件需要耐心、細心和體力活,一般打磨好一件中小型崖柏擺件需要兩天至五天的時間,而雕刻一件精品作品,需要的時間更長,甚至累年集月。
張師傅的崖柏工藝品
張師傅始終遵守一個鐵定的原則,不挖生料,不收購生料,不雕刻生料。他說生料都是有生命力的,不能“濫殺無辜”。而打磨雕刻老料、陳化料,是對枯死生命的延續(xù)。
張師傅的崖柏作品
陳師傅說,在購買崖柏工藝品時,要把握好崖柏的四個重要特征,即極細膩的紋理、極豐富的油脂、極芳香的氣味、極生動的造型。這四個“極”,是其它冒充太行崖柏所無法同時具備的。
張師傅收集的崖柏料
在交談中,陳師傅始終說學藝不精,還要進一步研究學習,因為藝無止境。對于養(yǎng)老問題,他說如今已經不再發(fā)愁了,室內擺放的這1000多件崖柏工藝品,價格都在百元以上,最貴的上萬元,夠吃喝一輩子了。祝愿張師傅在雕刻的藝術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最美的夕陽永遠屬于他。
張師傅的崖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