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千古“順氣”方。
木香順氣散,歷史上同名方也有很多。現在講的,是中醫方劑學教材上所引用的,源于《證治準繩》的木香順氣散。組成是:
木香3克、香附3克、檳榔3克、青皮3克、陳皮3克、厚樸3克、蒼術3克、枳殼3克、砂仁3克,炙甘草1.5克。
水煎服,加生姜3片。
講一個真實的醫案故事。
有一個39歲吳姓男子。
在發病兩天前,因故和人爭吵起來。之后,就出現了頑固的呃逆,即老百姓所說的“打嗝”。
這個打嗝一天24小時幾乎不消停,只有晚上睡覺的時候,才稍微好一些。一醒,立刻開始打嗝。
總打嗝,上班上不了,吃飯也費勁,到醫院求治。西醫給予鎮靜劑,但是打嗝還是止不住。檢查食道,做鋇餐透視,也沒有異常。
最后,西醫說了,這病治不了,你走吧。
于是患者轉投中醫。
刻診,脈象弦緩,舌苔白膩,經常打嗝不止,而且胃脘脹悶不舒。
醫家開了就是開篇我提到的木香順氣散的配伍,加上制半夏和降香。
患者用藥3劑以后,呃逆漸漸平息,食量增加。接著,再用3劑,諸證悉平。
老師說:“肝氣犯胃導致的打嗝,木香順氣散是效果確切的良方”。
木香順氣散對頑固呃逆的治療效果,是確切的。
患者最初是和別人生氣、郁怒,引起呃逆不止。肝郁氣滯,影響了胃氣的通降。胃氣不降,就上逆,人就不停打嗝。中醫叫做“肝木犯胃”。肝郁,是源頭,胃氣不降,是因由,打嗝,是表現。
患者脈弦緩,是肝郁、脾胃之氣不足的表現。舌苔白膩,是脾胃之氣升降失常,痰濕不化的表現。
中醫的看法是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醫案記載,是木香順氣散,加上半夏、降香。
配伍里面的,香附、青皮可以行氣解郁。陳皮、木香、厚樸、枳殼、砂仁可以行氣和胃、理氣消脹。檳榔可以降氣。蒼術可以燥濕健脾,改善脾胃氣滯所生出的濕邪。
木香順氣散,涵蓋了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燥濕健脾的功效。
醫案中加入了半夏和降香。都是可以降逆消痞的,有助于理順胃氣,可以恢復通降之性。
這個方子也有一點缺陷,藥味偏溫燥,吃多了,容易上火。就要求中病即止,不宜久用。患者舌苔,不能發黃發燥,舌頭不要發紅。這些都可能是體內有熱的表現,一旦用了,容易火上澆油。
木香順氣散是中醫里頭順氣、理氣的第一把刀。類似的,中醫還有不少理氣劑,比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等。木香順氣散疏肝和胃的力道更強一些,而且具備很好的化濕之效,對肝胃不和,夾雜濕邪的患者,十分適合。
用中藥來順氣、理氣,終究是亡羊補牢。過日子,就是為一個舒坦,圖一個心情。要想開,要合理控制和疏解自己的情緒。身體里的氣,才不會亂,病才會少。
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不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