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人生的困惑,歸結起來,無非兩大類,借用佛家的話說,便是色與空。色代表情感的困惑,空代表生命意義的困惑。這兩類問題,想來想去,也許到頭來仍是困惑。不過,想的好處是,在困惑中仿佛有了方向,困惑中的尋求形成了人的精神生活。因為色的誘惑,男人走向女人,女人走向男人,走進彼此的心靈,由色入情,于是有了愛。因為空的疑惑,人類呼喚世界之本相,呼喚神,由空入悟,于是有了哲學和宗教。
人的精神生活正是在這兩個方向上展開的:情感生活指向人,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使我們在塵世扎下根來;沉思生活或信仰生活指向宇宙,其實質是人與宇宙之間的精神聯系,使我們有了超越的追求。
2
一個人不去想那些人生大問題,豈不活得快樂一些?
其實,不是因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為痛苦,所以思考。想不想這類問題,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基本上是由天生的稟賦決定的。那種已經在想這類問題的人,多半生性敏感而認真,他不是刻意要想,實在是身不由己,欲罷不能。
相反,另有一種人,哪怕你給他上一整套人生哲學課,他也未必會真正去想。
3
喜歡想人生問題的人,所謂喜歡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問題自己找上來,躲也躲不掉。想這類問題當然會痛苦,但痛苦在先,你不去思考,痛苦仍然在,成為隱痛。既然如此,你不如去面對它,看一看那些最智慧的人是怎么想這類問題的,這可以開闊你的思路,把痛苦變成人生的積極力量。
4
從學術上看,哲學研究似乎是發展了,越來越深入、細致,但你不能說現在的哲學就比古希臘高明,根本問題仍是一樣地沒有解決。這是人生內在的困境,只要人在,困境就在,哲學就始終要去思考。
人是唯一尋求意義的動物,沒有意義也要創造出意義來,于是就產生了哲學、宗教、藝術。。
5
智慧是逼出來的,知道困境不可改變,只好坦然接受,這就叫智慧。
6
一般人活在世上,對于未來會有種種期望和計劃,并且為之忙碌??墒牵热粢粋€人意識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會明白,期待中的未來也許并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當下。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為不可靠的明天復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做手段犧牲掉了。
7
人生無常,死亡隨時可能來臨,這個道理似乎盡人皆知。但是,對于多數人來說,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個突然被死神選中的人身上,它卻呈現出了殘酷的具體性。同是與死神不期而遇又僥幸地逃脫,情況也很不相同,這種非常經歷能否成為覺悟的契機,取決于心性的品質。
8
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卻啟示了生命的無限。生命的內在疆域無比寬闊,只要你能進入其中,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恒。
9
光陰似箭,人生易老,實在是最無奈的事,引發了多少悲嘆。裝糊涂,只推“不知道”,當然不是好辦法,事實上也難做到。不過,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裝糊涂,而是真糊涂,活在眼前,被具體的生活所吸引,忘記了歲月的流逝和死亡的來臨。這是生命本身的魔力。
10
斯多噶派大談死的不可怕,是否正因為怕死,所以要努力勸說自己呢?例如奧勒留,他幾乎天天都在想死的問題。
11
斯多噶派用宇宙理性來證明理性在人生中的至高無上的價值,人應該僅僅憑借理性,對一切變易包括死亡都不動心。我的感覺是,因為變易不可阻擋,不動心是唯一的選擇,這樣的人生哲學在前,宇宙理性只是事后的理論解釋。
12
佛教強調色空不二,我的認識是:知道空即是色,就可以徹悟于空而仍能自娛;知道色即是空,就可以縱情于色而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