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安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身體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疼痛問題。并且早上睡覺醒來后,感覺左側的胳膊也是麻木不舒服的。當然,我的胳膊并沒有在睡覺的過程中壓著它。請問這個是什么問題呢?
首先,對于疼痛問題,中醫有這樣一句話,「不通則痛」。就是經絡被淤堵的時候,淤堵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的問題。
淤堵經絡的物質最常見的有兩類,一類的是寒邪,另一類是淤血。
局部受寒,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血管和經脈收縮,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出現疼痛的問題。淤血就更容易理解了,淤血堵在經絡的某個位置導致氣血不暢,氣血不通暢自然容易導致疼痛問題。
所以,針對全身莫名疼痛我們一般是從活血化瘀入手進行調節
1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問題,我們首先會用到一個脾經上的大穴位,叫做:血海穴。
血海穴是一個雙向調節血癥的穴位,一方面對于貧血,氣血不足的朋友而言,艾灸血海穴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
另一方面對于出血量大,比如女性月經量大,月經周期持續時間長的朋友,艾灸血海穴也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具體的效果,它會根據我們自身的身體所需進行自我調節。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膝蓋骨內側端上2寸。
「找法」:右腿翹在大腿上,用左手掌心對準右膝蓋骨上緣,拇指與其余四指約成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為本穴。同樣方法取左側血海穴。
2
疏肝理氣
在上面我們用血海穴解決和血瘀的問題,其實它只要是起到治標的效果。如果想要標本兼治。只用血海穴肯定是不夠的,因為血在人體血管中運行,肯定有一個力推動著血液前進。這個力量,我們可以稱之為「氣」。
氣的強弱以及在體內運行是否順暢,直接決定著血的健康狀況。這就是中醫經常講的「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所以,要徹底解決血瘀問題,還必須讓氣順暢不淤堵。
此時推薦疏肝為主,因為「肝主疏泄」,疏泄指的就是疏通和排泄。它疏通就是身體的氣機。也就是氣在體內的循行歸肝管控。所以,在推薦大家艾灸一個疏肝的大穴位:太沖穴。
「位置」:第1、2跖骨之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處,即為本穴。
「釋義」:此穴是肝經的原穴,具有平肝潛陽、行氣解郁的功效。艾灸太沖穴可疏肝理氣,通調三焦氣機,使人心平氣和,保持肝臟健康,遠離疾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