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安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請問,做手術后:長了兩個腹骨溝疝氣,艾灸什么穴位,請老師指教
腹股溝疝是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塊,俗稱“疝氣”。中醫稱為“狐疝”
一直有朋友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就是:疝氣,能否自我愈合呢?
其實,在生活中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我愈合的。并且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所以大家有病癥盡量及時調治。
1
疝氣和經絡
1.關于病癥的調節,之前我們一直強調:經絡說過,主治所及。
2.對于疝氣而言,也是一樣的,這個朋友自述疼痛部位位置在腹股溝,也就是人體的大腿部附近。那么,我們的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有哪些經脈經過此處呢?
3.《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所以,足厥陰肝經的循行部位在腹股溝,所以,優先選擇疏肝理氣的方法來調節肝經
4.其次,還有奇經八脈之中的沖任二脈。沖任二脈皆起于胞中,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這兩條經脈也經過疼痛部位附近,所以也作為調節的重點。
5.有了調節的經脈,穴位的選擇就比較簡單了。一方面選擇肝經和沖任二脈的穴位;另一方面選擇的穴位盡量靠近疼痛部位,這樣可以起到局部穴位,調節局部病癥的作用。
6.推薦穴位:曲骨穴,陰交穴,氣沖穴,太沖穴
2
足部腹股溝反射區
1.足底有我們五臟六腑的反射區,可以調節五臟六腑的問題。
2.比如在夏天的時候,很多朋友喜歡光著腳丫子踩在鵝卵石上面。其實這個就是利用了足底反射區來養生。
3.腹股溝在足部也是同樣有反射區的,我們經常按揉此處,對于腹股溝疝氣同樣有調節和緩解的作用
4.定位:雙腳內踝尖上方二橫指脛骨內側凹陷中
3
穴位推薦
1.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釋義:.曲骨穴是任脈、足厥陰經的交會穴
2.陰交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
釋義:陰交是任脈、足少陰經、沖脈的交會穴,配合曲骨穴可以通調沖任二脈和足厥陰肝經的經氣
3.氣沖穴
位置: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釋義:氣沖、太沖為治療疝氣的要穴.選取這兩個穴位,對于調節諸經脈之氣,從而達到順氣舒筋,散寒止痛的功效
4.太沖穴
位置:在足背側,當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釋義:歸屬于足厥陰肝經,是肝經的原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