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李煜《浪淘沙(令)·感懷》二首解讀
@[南唐]李煜[詞]
@笑獨(dú)行[編注]
【解題】《浪淘沙(令)》,詞牌(調(diào))名,或謂即創(chuàng)自后主:“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斷句,至后主始制二段,每段尚存七言詩二句,蓋因舊曲名,別創(chuàng)新聲也?!保ㄓ岜菰啤赌咸贫髟~輯述評》)調(diào)下本無題,其一《草堂詩馀續(xù)集》題為“感念”,《古今詞統(tǒng)》題為“在汴京念秣陵作(笑獨(dú)行注:汴京即汴梁,今河南開封,秣陵即南京)”,其二《草堂詩馀》等題為“懷舊”或“春暮懷舊”,蓋皆前人據(jù)詞意與本事所為,以后主此二首《浪淘沙(令)》乃入宋以后感懷故國之作也。據(jù)傳其一本已失,后復(fù)得于“池州夏氏”家藏后主別集(笑獨(dú)行注:池州,今安徽貴池)。茲利用王國維先生輯本《南唐二主詞》??背晒瓤毙S單淖郑瑩裆贫鴱?,以為解讀依據(jù)。
其一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fēng)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
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
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
空照秦淮。
【笑獨(dú)行注詞釋句】
1.“秋風(fēng)庭院”,謂庭院蕭條也;“蘚侵階”,謂門庭冷落也。侵,漸入也,侵淫也,滋生也。
2.“一任”,或作“一行”,非也,以該二字尤其是第二字于句中應(yīng)為仄聲字也;又作“一桁(音航,去聲)”、“一片”,笑獨(dú)行謂,皆不如“一任”,以量詞無情緒,與下句“終日誰來”不相配合也:“終日誰來”自度無人相問,慘中有怨,其情懷非“一任珠簾閑不卷”不能排遣。
3.“金劍已沉埋”,或作“金瑣憶沉埋”,又作“金斂玉沉埋”,笑獨(dú)行謂,“金瑣憶沉埋”不特“金瑣”與下句“壯氣”不合,表述亦拐彎抹角,未免小家子氣;而“金斂玉沉埋”則“金”“玉”二字失之太泛、太俗,缺乏意象與象征意義,且將使“玉”字在一詞中兩出而同義同用矣。故二者皆非也。“金劍已沉埋”,繼上片抒發(fā)沉郁之情,意喻“金陵王氣黯然消”也。
4.“蒿萊”,蓬蒿草萊之地也;“壯氣蒿萊”,意謂空有壯氣在蒿萊。
5.“天凈”,或作“天靜”,前人即以為非,笑獨(dú)行謂,以“天靜”少言,且“靜”字有蔽該句境界也,必用“凈”字、稱“天凈”始得境界全出:“晚涼天凈月華開”,一個透涼、純凈、皎潔、澄明的世界,可以蕩滌怨尤之心、消融沉郁之情?!霸氯A開”,謂云開月出也。
6.“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實謂想到月光下“玉樓瑤殿”的影子徒然依舊倒映在秦淮河水中[即感到胸臆不紓、中心郁結(jié)]……至此,怨尤已化作無奈,沉郁亦翻為感傷。以“想得”起句兼結(jié)詞,言未盡、意無窮也,而省略之詞又不待言矣。
其二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dú)自暮憑闌。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歸去也,
天上人間。
【笑獨(dú)行注詞釋句】
1.“闌珊”,將盡也。
2.“羅衾”,綾羅衾被也。衾,音親。
3.“不耐”,或作“不暖”,俞平伯先生謂,固不如“不耐”語出自然也。笑獨(dú)行謂,若作暖,則既不可稱“不暖寒”,即必斷“羅衾不暖五更寒”為二句——羅衾不暖,五更寒——始通,且通亦不暢也。此等“大喘氣”之表述,決非精通文字煉金術(shù)如后主者所為。
4.“一晌貪歡”,自責(zé)之詞也,羞愧、沉痛、悔恨皆有之?!耙簧巍?,小半天也;晌,音賞。李煜《菩薩蠻[·與周后妹]》三首其一有“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之句。向,釋詞者多訓(xùn)曰通晌,音賞;清段玉裁注謂,二者皆俗字,本字乃曏,音向,曩也,其義為不久。一晌的概念本來自晌午,長約小半天,引申為不多時或一會兒,既可以是才一會兒,也可以是好一會兒。
5.“暮憑闌”,或作“莫憑闌”,俞平伯先生謂,下片由“憑闌”生出,略點(diǎn)晚景,轉(zhuǎn)入沉思,作“莫”固不如作“暮”。而該字之所以有“莫”“暮”之辨者,以“莫”“暮”二字古皆作“莫”也。笑獨(dú)行謂,“獨(dú)自莫憑闌”,誡人也,而“獨(dú)自暮憑闌”,則自況也;以“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特后主作為帝王之沉痛際遇,非常人所能身受者,無誡人之理,作“莫”即為自誡,未免矯情,亦于詩意、詩境有損(極而言之,“獨(dú)自莫憑闌”只是言語,“獨(dú)自暮憑闌”方為意境),故該字理當(dāng)作“暮”。闌,闌干(欄桿)也,與“闌珊”之“闌”音同而義不同。
6.“江山”,或作“關(guān)山”,亦可。
7.“別時容易”,其實于情何嘗容易?道容易者,固為自責(zé)之詞,以江山“忽喇喇似大廈傾”也。
8.“流水落花歸去也”,呼應(yīng)上片之“春意闌珊”句,猶言黃鶴已去、悔之莫及矣,有自醒之意。“歸去也”,或作“春去也”,亦佳,只是如《古今詞統(tǒng)》所言,有犯“春意闌珊”句。又作“何處也”,即欠佳,故作深沉,當(dāng)非。
9.“天上人間”,實承“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二句,意謂自家與江山之隔絕,隨著“流水落花歸去也”,已如天上與人間。以此四字結(jié)詞,戛然而止,猶言事已至此、說也無益,令人難以為懷。
(2006年10月編注,2018年12月訂補(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