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想念丈夫的心情。一種離別的相思,牽起兩處的閑愁。這相思之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約約纏繞上了心頭。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回舟卻誤入藕花深處。花香,酒氣,使詩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有了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昨夜的雨點稀疏,狂風大作,詞人醒來依然覺得酒意尚未消盡,預感到園中的花木必然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于是問“卷簾人”外面如何?那人回答“海棠依舊”。對此,詞人很是不滿,“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紅瘦。”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詞人婚后所作,抒發的是重陽思念丈夫的心情。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闕,然終未勝過她的這首《醉花陰》。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詞人中年孀居后所作,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唱三嘆,訴不盡的感慨和憂愁。詞人聽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打算去泛舟散心,卻擔心單薄的小舟,載不動內心沉睡的憂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泠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世。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
《點絳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
望斷歸來路。
這是一首惜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暮春時分,深閨里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緒。在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闌干,縱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無情緒。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連綿衰草,蔓延著良人必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