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他擅長草書,并且全國聞名,唐代許多詩人都曾為他寫過書寫草書的詩歌,由此可見在唐代懷素因為草書而聲名大漲。從書法本身而言,懷素繼張旭以后,開了一代書風,提高了草書藝術的地位,唐以前草書地位不高,有成就者也不多。
懷素,自幼入寺廟學佛,酷愛書法,沒有紙筆就在寺院的芭蕉葉上練字,因為練習勤奮,所用過的毛筆埋在土里成為一座墳丘,被稱為筆成冢。 許多文人墨客和有錢人家因為喜歡懷素的書法,上寺廟求字,把門檻都踏爛了,由此可見當時懷素的書法是多么讓人們喜愛,成年以后游歷四方,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追捧,紛紛邀到家中書寫書法,甚至讓懷素在家里的白墻壁上寫字,可見人民癡迷懷素的書法,有多深?也可以看出當時唐代人民對書法藝術的喜愛。
懷素的書法主要是擅長草書,楷書行書的作品現在好像沒有,他的草書被譽為萬歲枯藤,也就是形容他線條高古,筆力遒勁,并且草書線條婉轉流暢,神出鬼沒,讓人驚嘆不已。
懷素書法在用筆婉轉流動,剛勁有力,如鐵畫銀鉤,氣勢恢宏,牽絲映帶自然流暢,神完氣足,線條枯潤相映,俊美自然,用筆純用中鋒,筆毫凝聚,在無數連綿的線條運動過程中,使線條始終保持一種凝練堅韌、富有彈性的質感,線型“圓”、“厚”且“通”。臨習的時候要用心體悟其線條在回旋的過程中所凸現出來的節奏和韻律。書法最重要的是線條,即點畫、質感,如果一個人線條成功了他便成功了一半,線條不行,結體再美也是枉然,特別是草書,滿紙線條飛動,點畫涌動,漢字便有了生機有了靈魂,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
懷素書法結體瀟灑圓滿,靈動自然,渾然天成,毫無扭捏作態之姿,因勢成形,大小錯落有致,結字的平衡能力極強,雖然字字飛動,但不虛浮柔弱,反而給人一種筆力千鈞、穩如泰山的感覺,這也是懷素草書結字的魅力所在。
懷素的草書章法,字距較密,行距稍寬,章法自然,搖曳生姿,整體看來讓人回腸蕩氣,美不勝收,狂草書法的章法往往是隨心所欲,意境天成,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往往是功力深厚的表現大破大立。懷素大膽地逾越規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規入矩。章法布局上大疏大密。在布白中對疏密變化安排,正是懷素著力探究之成就。篇章布局中,既有變化又有統一,《自敘帖》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安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有全局觀點。那么懷素在處理章法問題上,就凸顯了他在草書方面的天才一面。
《自敘帖》是懷素草書的巨制,如行云流水,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被稱為中華第一草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學習草書藝術,懷素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在中國草書史上,漢代的張芝,唐代的張旭、懷素這是草圣級別的大師人物,所以后世學習草書往往都會學習懷素的草書,這也是懷素的草書藝術千百年來在中國書法史上歷久彌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