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天,在廣東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廣東提出一個全新目標:成為國際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典范之都和戰略高地。
2、大會材料《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年)(征求意見稿)》指出,廣東計劃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智能創新融合應用、產業園區創新發展、科技企業引進培育、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等方面,形成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發展新動能,并且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3、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廣東計劃通過“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均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開放創新平臺成為行業標桿,成為助推廣東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廣東經濟新的增長點。其中,人工智能產業綜合競爭力要位居全國前列,包括產業核心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廣東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五大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引領廣東人工智能發展的標桿,有力支撐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包括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核心規模突破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
第三步:2030年則更強調“國際領先”,目標包括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實現全鏈條重大突破,總體創新能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前沿領地,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取得跨越性發展等。
4、說歸說,1000多億的目標可不那么容易實現。不過,當前人工智能逐步走向硬件化、產品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跟實體經濟不斷結合的過程,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確實具有優勢。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難以預料,但傳統產業智能化的趨勢是明確的,廣東省定下的千億元目標并非不可能。
5、數據顯示,近年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2016年核心產業產值高達240億元,占全國核心產業總產值的33.3%,帶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居全國前列。
6、不僅如此,廣東也已基本建立起以產業應用為引導、以技術攻關為核心、以基礎軟硬件為支撐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而在科技創新能力上,2016年廣東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位列全國第三。
7、為實現上述目標,廣東還在空間、科研、平臺體系、創新示范、應用場景和產業集群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戰略布局:
空間布局上,以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為主線,以前沿科技攻關、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產業融合應用示范為支撐,形成“三核三區多節點”的區域發展格局。
“三核”是廣州、深圳和珠海。這三個城市分別被賦予“打造國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實驗區和人才高地”、“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提升柔性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生產系統集成能力”的探索任務。
“三區”是東莞、佛山和惠州,分別打造全國智能社會應用先導區和創業創新集聚區;推動深度學習、跨媒體感知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業領域,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形成人工智能創新集聚區。
其他城市要立足自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群。
8、廣東還提出要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體系,重點推進“五大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具體包括騰訊的“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以及智能無人系統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等。
9、談廣東的發展,智能菌不得不提到如今正在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去年國家就已將粵港澳大灣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將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從此前的概念構想和規劃階段正式進入實施與落地階段。
10、此外,廣東還在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這是一條連接了廣州、深圳、東莞,長度約180多公里,總面積超過1.1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帶,目標是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對標的就是美國硅谷!如今,借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勢頭,廣東推出一系列積極措施,也許將利用這個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把硅谷也甩在后面。
AI圖書館已經上線,萬份資料免費領??!
?(AI行業干貨,盡在人工智能行業圖書館!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