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家常菜中的戰斗機,還一直以為麻婆豆腐是最愛嗎?NO NO NO,今天要教你們做幾道豆腐菜,超越麻婆的也有不少哦~
豆腐分南北,也分老和嫩,更有絹豆腐,內脂豆腐,凍豆腐,日本豆腐,等多款之分,
說到這里,接下去當然要給大家整理幾道豆腐菜譜啦~便宜好吃,又可以減肥,一箭雙雕!快點學起來!
麻婆豆腐
材料:豆腐一塊、豬肉末100g、小蔥少許、淀粉少許、鹽2g、花椒少許、郫縣豆瓣醬10g、辣椒粉3g、花椒粉1g
做法:豆腐切成小方塊,鍋內倒入少許油,放100g豬肉末翻炒至變色盛出備用。鍋內熱油,小火,小火,小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下郫縣豆瓣醬翻炒。放入一小把花椒,加一碗半的水,轉大火,再倒入炒好的肉末。湯汁煮開后再轉小火,放入豆腐塊,倒入3g辣椒粉,蓋上鍋蓋,讓湯汁充分滲入豆腐。待湯汁收到一半時,放入少許水淀粉翻炒一下,加入2g鹽。撒少許小蔥花,再撒上1g花椒粉即可出鍋。
鮮蝦豆腐湯
材料:蝦、嫩豆腐、蔥、姜、淀粉、鹽
做法:蝦去皮留蝦尾,蝦頭洗凈備用,豆腐切小塊,姜切末。熱鍋,放入姜末爆香后,加入蝦頭炒出蝦油。加適量水煮開,水略開后,放入切好的豆腐。等水再次開起,放入蝦肉,待蝦肉變色彎曲后加適量水淀粉。加入適量鹽調味后,即可出鍋。
鮮肉豆腐餅
材料:豆腐、大蔥、豬肉末、胡蘿卜、白胡椒粉、生抽、淀粉
做法:肉餡倒入大碗中,加入豆腐末。倒入大蔥末和胡蘿卜碎,加入適量的淀粉,攪拌均勻~放入少許白胡椒粉和生抽調味攪勻。捏成小餅狀。平底鍋中小火慢煎。
紅燒豆腐
材料:一塊老豆腐、姜、蒜、小蔥、小米椒郫縣豆瓣醬、鹽、淀粉、醬油
做法:姜塊切絲,蒜切碎,小蔥、小米椒切段、老豆腐切塊。準備小半碗涼清水,加入適量鹽,淀粉,攪拌均勻調成水淀粉,備用。取鍋,加入適量油,待油熱后倒入姜絲,蒜末等,翻炒出香味。加入一勺郫縣豆瓣醬,翻炒后倒入豆腐塊,繼續翻炒,并加入適量清水,適量醬油,繼續煮接近全熟。轉小火,倒入水淀粉,翻炒,直至全部呈現勾芡狀。煮熟后起鍋,小心裝入盤中,撒上蔥花點綴。
釀豆腐
材料:豆腐、豬肉、香菇、蔥、姜、蒜、小米椒鹽、生抽、老抽、胡椒粉、淀粉、蠔油
做法:姜、蒜、蔥頭、香菇,洗凈后切末,辣椒切小圈,備用。剁好的豬肉末放入干凈容器中,加入一半蔥姜蒜末,加入香菇末,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鹽、蠔油、老抽、胡椒粉、淀粉,抓勻腌制備用。取洗好的老豆腐,切成適宜的大小,中間用勺子挖個洞,腌好的肉末放入其中。取鍋熱油,將肉末的一面朝下,煎至金黃,翻面繼續煎。加入少量水,并加入少量鹽、生抽、蠔油,繼續煮。煮熟后,起鍋裝盤,撒上適量蔥和辣椒就可以食用了。
肉末蒸豆腐
材料:豬肉末 、豆腐、豆瓣醬 、香醋
做法:鍋內放少許油,放豆瓣醬翻炒。下肉末翻炒,淋上少許香醋,備用。豆腐切片,將炒好的肉末鋪在豆腐片上。水開后,蒸15分鐘即可出鍋。淋上少許小蔥花,即可食用。
豆腐作為我國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歷史悠久,而到了今日,各種各樣的豆腐層出不窮。
除了傳統的南北豆腐外,還有內酯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雞蛋豆腐等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要用到哪款豆腐?它們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呢?
鹵水豆腐
人們常說的“北豆腐”、“老豆腐”,其實就是鹵水豆腐。顏色白中帶黃,硬度大韌性強,口感很“粗糙”,微苦澀。
鹵水是海鹽的副產品,帶有苦味,且主要成分為氯化鎂、硫酸鈣等等,能使豆腐中蛋白質溶液凝結成凝膠。
因此鹵水豆腐中的水分含量很低,口感自然就會顯“老”。
由于它的這些特性,鹵水豆腐非常適合煎、炸、做餡等,不像南豆腐那么易碎。
南豆腐
南豆腐,就是石膏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膩、顏值完爆北豆腐。
由于成型劑是石膏液,北豆腐的含水量明顯高于南豆腐,也更易碎,不宜煎炸,而適合拌、燒湯、做羹等等。
內脂豆腐
內酯豆腐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嫩豆腐,它拋棄了老一代的鹵水和石膏,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并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的物質來保水。
與傳統豆腐相比,內酯豆腐質地更細膩,口感更水嫩,適口性好,清潔衛生,同時產量也比傳統豆腐足足高了一倍。
假豆腐
除了傳統豆腐和內酯豆腐外,市場上還有很多花樣豆腐,如日本豆腐、雞蛋豆腐等等。
雖然它們白嫩水潤,外形與豆腐相似,卻和豆腐一點關系都沒有哦,因為這些“豆腐食品”中根本就沒有大豆。
比如我們經常吃的日本豆腐,其主要材料就是雞蛋,是將雞蛋制成膠體溶液后凝固制成的“雞蛋豆腐”。
你們家最經常吃什么豆腐呢?
留言區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