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在考試、競賽、工作中超常發揮的關鍵一招——放下頭腦,信任身體
話說,昨天晚上,我在一個微信群里用手機語音講課。正講得起勁,忽然看見有人在群里評論了一句:“李老師的聲音真溫柔,真好聽。”我的心不禁一跳,不由自主希望自己的聲音更溫柔一點,更甜美一點,然后……
然后我的語言就磕絆了。我沉浸在自戀中,甚至要忘掉自己剛才說的是什么,瞬間便緊張起來……
所以,當我們過度關注別人的評價,過度關心自己在講課中的笑容是否甜美,眼角是否有皺紋出現,某某大佬是否喜歡我的觀點……我們所作的事情必然會受到影響。
再如,我的普通話其實不是很標準。但是我在講課的時候,并不過分注意普通話的音調是否出錯,聽我課的大多數人也不會有覺察,他們說:你的觀點和演講的激情,遮掩了普通話中的瑕疵……當我聽到這樣的回復,我便知道,我的演講成功了。
放下頭腦的評判,打開身體的感官,將注意力放在講座主題上,讓身體自然而然地發揮,就可以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但是,這么簡單的事情,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
武志紅告訴了我們答案:
我們常常追求的不是成就,而是“我”的成就,即自我成就感。自我成就感的對立面,是自我挫敗感,即遇到挫折時,我們會產生“這是‘我’的失敗”,這種自我挫敗感會影響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P24)
我曾經說:我寫文章,只為自己的心而寫,根本不會想能否發表或出版。在這樣的心態下,寫的文章反而更靈動。因為我是放下了頭腦的評判,只跟隨自己的心,做自己喜歡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
也有很多人說我寫文章快,一旦開始動筆,就好像打開了水龍頭,那文字嘩嘩嘩地向外冒……這也是因為,當我看見一個話題,我就開始寫。沒有提綱,也不打草稿,就那樣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奇怪的是,我以前讀過的書,認可的觀點都會恰到好處地跑出來供我運用,支撐我闡述的案例。而在我打算運用這個觀點的時候,都誤以為自己已經忘掉了它們呢!其實,那觀點只是沉睡在我的記憶里,一旦我放下頭腦的評判,關于相關觀點的記憶自然就浮現了。
我曾聽過海恩教育航武老師的課。航武老師在講臺上一邊神采飛揚、侃侃而談,一邊在黑板上板書。講完以后,他還會跑下講臺給自己的板書拍照。學員便很納悶:難道航武老師的板書不是自己設計好的嗎?他是在拍照留念?航武老師的回答是:我在講課前,也不知道自己今天能講到這些新穎的觀點,這是我在講課過程中領悟到的……
我敢拿一毛錢打賭,航武老師講課的時候,絕對是放下了頭腦的評判,信任自己的身體去隨意發揮的,所以他才有了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我們發現不了的觀念。
“李白斗酒詩百篇”,也是因為他在喝醉酒后,放下了頭腦的評判,讓身體自然發揮了吧!包括很多人喝了一點酒,唱歌就更好聽,同樣是放下了頭腦的評判,讓歌喉自然去發揮。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幅美麗的照片,我禁不住贊嘆,詢問照片主人怎么拍得這么好。攝影師開玩笑說:這是需要天賦的。我當時莞爾一笑,懂了:他肯定在拍攝的時候做到了物我兩忘。他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反而拍出了最好的效果。
所謂的擁有天賦的人,可能就是善于放下頭腦,相信身體、相信感覺的人。包括舞蹈,包括歌唱,包括繪畫,包括演講……君不見韓紅唱歌的時候,皺眉、閉眼、屈膝、握拳……根本不介意自己的形象是否完美,偏偏那聲音就超有感染力——因為她放下了頭腦,去信任自己的歌喉了啊!
以前也曾經聽樊登說關于“心流”的話題,也是需要全神貫注地去工作,去體驗。甚至掃地,甚至洗碗……我們只要放下頭腦的評判,關注當下,去感受水流沖刷到手上的溫度、聲音、形狀……內心一片寧靜——洗碗也能洗出心流的感覺,原因只有一個,你放下了頭腦的評判,放松了身體,內心空靈、祥和,必然事半功倍。
(本是讀書筆記(藍色字體是武志紅原書摘抄,黑色字體是本人感悟),誰知摘抄了87個字,我自己倒寫了一千六百字。然而,誰告訴您讀書筆記必須那樣寫,不能這樣寫呢?且讓我們放下頭腦的評判,信任身體,信任靈感,只為自己的生命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