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哲:如何獲得小說的創作靈感

如何獲得小說的創作靈感

  



2020423日,參加某文學創作對談會,就“小說的靈感如何獲得”話題進行交流。以下是我為參加對談會準備的文稿,愿與朋友們分享。

主持人:從關注現實中找到靈感。其實,這也是一個收集細節的過程,比如看本地新聞,因為本地新聞會報道一些比電視節目更離奇的故事;或多注意現實中的人和事。

唐哲:關注現實中的人和事,是寫作者必須具備的。我個人認為關鍵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也是我近些年在創作生活中有意識強調要求自己這么做的。

也許性格原因,我不善長與人交往,偏愛獨處。但是,因為寫作成了我的職業,我必須強廹自己關注現實,接觸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或者發現什么事情(耳聞目睹的事、社會新聞、焦點事件),強廹自己多追問幾個“為什么”。

寫人和寫事,都要講究因與果。因為什么,結果怎樣。當然,過程也很重要。

在問“為什么”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我注意到一種現象,當你和某個原本不太熟悉的人有機會接觸時,他更愿意講述自己的經歷或者故事,一是自我介紹,二是想和你加深印象,深入交流。當你愿意去傾聽時,他就會愿意告訴你更多內容。

“為什么”是分層次的。比如,某一件事,普通人只是籠統地知道結果,或者了解一下原因就滿足了。很少有人去追問更詳細的內容。而對于寫作者,更深層內容(原因)才是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所謂“更深層”,我把它簡單歸結為人的靈魂深處的東西。

比如,某小區有個孩子考上大學。大家知道了他上大學這個結果,一般人不會再多追問。但我可能會關心這個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個天才,還是一個勤奮的學生。人家會告訴你,這孩子學習特別勤奮,終日看書學習,疲倦的時候,會抱個藍球在走廊或者小區空地上活動一下,然后又回去繼續學習。你就明白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如果作為寫作者,你還應該再問幾個為什么。人家會告訴你,這孩子以前患過重癥,差點死去,他以堅強的精神和毅力戰勝了病魔,堅持學習,考上名牌大學。由此,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人物,也從這樣的多問幾個“為什么”中,逐漸尋找到寫作靈感。

只有在你知道“更深層次的‘為什么’”之后,才有可能激發你的靈感,進行創作。而創作一部作品,評價標準之一就是——它是否反映了人的靈魂深處更深層次的東西。

當然,多追問幾個“為什么”之外,我們還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很多時候,答案并不是簡單擺在桌面上,伸手可取,它需要你深入思考,撥開重重迷霧,才能發現最本質的深層原因。

由此,就“關注現實”而言,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靈感來自于:1,要多問幾個為什么;2,要多深入思考,善于發現人性靈魂深處所特有的東西,這才是寫作者不該錯過的寶藏。

主持人:從假想“要是……那么就……”的場景中找到靈感。就是說對于作品中的人物結局或者故事結局,如果努力去尋找其不確定性,也許會探索出新的故事情節。

唐哲:從假想“要是……”的場景中找到靈感,是一種比較具體的獲取創作靈感的方法。記得一位編劇朋友說過,關于結尾(或人物結局),他會設想六七種結局。一般的寫作者,想到二三種結局就覺得可以了。

你首先想到的結局,大多數觀眾或者讀者其實都能想得到、猜得出來。如果你不加思索就寫出來,讀者會覺得很平淡,不足為奇。因為,并沒有出乎他的預料,你并不比他高明,你的作品在他眼中也“不過如此”。他會因此小看你,小看的結果,就是過目而忘,不會對你的作品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如果是這樣不動腦子的寫作,我覺得最好不要寫,不要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

通常你若能想出三二種結局,說明你是一個創作者,你已經有意識地進行了思考,有一定的推敲,希望能得到不一般的結局。能在三二種結局中,挑選出一種,可能會比一般讀者要高明。因為你是文學愛好者,是(職業)寫作者,是小說或故事的創作者,你應該講出一個好故事,給出一個讓讀者不經思索得不到的結局。這是一般寫作者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水平。

就好比你是一個拳擊手,對方只是普通人。當你們兩個較量的時候,即使你是很弱的拳擊手,因為你經過訓練,有一定基礎。你戰勝對手,是大概率事件。試想,如果一個拳擊手連普通人都打不過,他還能稱為(職業)拳擊手嗎?

下面我特別想要說的,是更高水平的小說家。他在寫人物結局或故事結局時,可能會至少考慮七八種,甚至更多。

一個故事,你想出三二個結局,不難。稍微花些功夫,動點兒腦筋,都能想得出來。但如果要想出七八種結局,恐怕就不容易。它需要調動你的聰明才智,你的平時積淀,你的綜合素質,自身文化素養(也可能是有人口中所說的“天才”),絞盡腦汁,使出吃奶的勁兒,才能想出七八個結局。你再從這七八個結局挑選出一個,一定是很不錯的、出乎大多數讀者預料的結局。讀者看了以后,會感到驚奇,對你佩服地豎起大拇指,五體投地,贊不絕口。

經典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經典的結局。比如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后一片樹葉》,不入流的老畫家,在一個風雨之夜畫出了他生命中最偉大的作品——窗外墻上那最后一片長春藤樹葉。而正是這片不會凋落的葉子,拯救了一位年輕姑娘的生命。我想,歐亨利在創作這部作品時,為了寫出精彩的結尾,一定費了不少心思。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精彩的結局,才最終成就了這部經典名篇(也可以視同為故事寫作中的“故事核兒”)。

我在講“創意寫作”課時,經常推薦這種鍛煉寫作能力的方法。一個故事,你要努力去構思出七八種,甚至十幾種結局。這是對自己思維的極致訓練。它對于提高自己的創新寫作能力非常有效。同時,也是我們從中獲取靈感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主持人:從我們自己的經歷中找到靈感。這其中應該借助你的經驗,探索讓你好奇和不了解的事物。

唐哲:從我們自己的經歷中找到靈感。這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大多數寫作者,包括一些世界級著名作家都會用到。

比如,某位知名作家,一輩子只寫自己的故事,甚至是只寫一件事,反來復去深入挖掘,擴充,想象它的無限可能性,觸類旁通,根系博雜,深扎大地。就像挖井,堅持一口井深挖下去,往往能得到優質的井水,甚至會挖到驚世的寶藏。

但話說回來,從自己的經歷中找到靈感,也有局限性。

一些作者朋友津津樂道講述自己的經歷,讀者卻沒有多少感受。你說得一口白沫,讀者卻無動于衷。這里面肯定問題,你的經歷無法引起共鳴。那么,如何做才能引起讀者興趣,令讀者動容,甚至讀之難忘,深受啟發,成為經典呢?

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問題。最近,疫情期間,我創作了一部作品《外婆的鄉村》,講述我童年時代在外婆家生活的人和事。寫的時候,仿佛自己重新回到童年,回到外婆的村莊,場景歷歷在目。作品寫完了,我自己回頭讀,覺得很愜意。但是,別人愿不愿讀呢?

我給讀大學的女兒看,她根本就沒看。因為她對這樣的題材沒有絲毫興趣。她更愿意看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還推薦給我看——現在想來,女兒是不是通過這種方式暗示我:瞧瞧人家的作品,再瞧瞧你的,你那作品算什么呢?

重要的是:我發現,豆瓣上的高分電影,的確很好看。 同樣是寫一個普通人的經歷,人家寫的很動人,很有內容。只要你看了開頭,就會欲罷不能,就會津津有味看下去,看的過程中有很多感動,看之后又有很多回味,啟發。甚至,如果讓我再看一遍,我也不會拒絕。

比如,最近看的一部外國電影《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講述黎巴嫩小城鎮一個12歲小男孩的悲慘生活,反映了底層人民的苦苦掙扎和無比艱辛。

首先,讓我驚嘆的是它的創作過程——

  



《何以為家》制作時間長達五年多,前期三年光是實際調查就進行了3年的時間,在這其間劇本逐漸形成,更啟用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中的人擔任演員,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在完成了六個月的拍攝后,最終得到了超過520個小時的素材。后期剪輯又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它讓我醒悟到:靈感有可能來自于你的“精雕細刻,反復琢磨,絞盡腦汁”的過程中。

小品演員鞏漢林有一次到湖南臺參加節目,談到自己過去他和趙麗蓉演的小品,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經過無數次排練琢磨修改,最后才能拿出一部成功的小品,成為經典。而現在的真人秀節目,沒有排練沒有劇本,常常都是演員抖機靈,耍小聰明。這樣的內容,至多不過是供人哈哈一笑,淺薄無聊,不能給人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東西。它不可能成為經典。

——沒有精心的打磨雕琢,沒有絞盡腦汁地挖掘。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的很多作品,很難成為經典的原因。我們在根據自身經歷,進行創作時,可能也存在這些問題。我經歷過,它給我留下很深印象,我挺激運挺感動,我把它原汗原味地寫出來,就是好作品,就能感動別人。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往往并非如此。

從自身經歷中找尋靈感,這個方法沒錯。重要的是,我們只是從自身經歷中找尋到一個切口,一個切入點,就好像撕開一個生活的、創作的口子,然后鉆進去,發現自己文學創作的新天地——這可能是個一務虛的解釋,具體創作,還需要各人根據各自的氣質、感覺,完成不同的作品。

其次,這部《何以為家》的電影,讓我反思:

這樣的苦難經歷,為什么能拍成一部電影?因為它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反映了社會底層人的真實生活。而且,這樣悲慘境遇發生在一個12歲小孩身上,更具震撼性。

這很容易回到“悲情題材”的路上,似乎只有寫人間的極端(極致)悲苦,才可以成為經典。又比如余華的《活著》。曾聽一位大學女教授說,她不開心,想不開的時候,就看一看《活著》,看到世界上還有那么悲慘的人生,也就不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好了。

如何避免回到“悲情題材”的老路上,建議朋友們可以看另一部豆瓣高分電影《大魚》。

影片展示了一個父親向兒子描繪自己年輕時經歷的故事,在父親的講述中,他經歷了無數的奇幻故事,比如從小就在巫婆那看到了自己未來,在年輕的成長過程中遇到過巨人,狼人,連體人,他還參加過朝鮮戰爭,用半個美國的百合鋪滿了愛人的窗前才追到了自己的真愛。

兒子在小時候對父親的故事深信不疑,但是等到長大的時候,兒子被現實所包圍,開始不相信甚至厭倦父親的講述,直到父親臨近去世的時候。兒子才發現:雖然父親這些講述中,包含了很多的夸張和修飾,但卻比自己從前認為的要真實得多,它們只是父親要保留過去的激情和誠實的一種方式而已。在父親生命的最后一刻,終于獲得了兒子的尊重和理解。

這是一部幻想電影。其中有一句臺詞,給我印象極深,我特意摘錄下來,并冠以“寫作秘籍”之名:只講實事,寡淡無味。

大部分人的生活,包括寫作者的人生實事,不會有那么充滿刺激的傳奇色彩,不會波瀾壯闊,人生大起大落,更多只是普通平常,寡淡無味。那怎么來寫呢?

有一個作家一針見血地批評當今的散文作家:他們哪是在寫散文,分明是在寫虛構小說。他還直指也在國內發行量極大的《讀者》,其中發表的所謂意味雋永,令人感慨的散文,沒有幾個內容是真實的,其實都是作者杜撰出來。他的這番評論倒給我以醍醐灌頂。原來散文可以這樣寫,看來我以前的寫作還是太老實本分了。

電影《大魚》可以在寫作上給我們一些啟示。現實與幻想,真真假假,人生本來就是真實和想像交織的產物。我們沒有必要在散文內容的真實與虛構上較真。

對于創作者來講,應該這樣理解:我所寫的,就是我想要的、我想象中的內容。它可能是真實發生過的,也可能因為歲月的沉淀、漂洗,其中一部分變成了我認為是真實卻未必是真實發生的內容。作品,你只要看了,感動了,心動了,有所收獲了,就達到了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目的。

舉個我的親身經歷:在我的記憶中,故鄉那個小村莊,是很寬敞、很干凈的。包括那泥土的地面,也似乎很干凈。可以一屁股坐在上面而不用擔心灰塵。但是,我在前年回去以后才發現,那個我記憶中美麗的村莊,卻是那么臟亂差,雖然有新建的樓房和小院,但家家戶戶的建筑很凌亂,毫無規劃與美感。讓我很失望。

后來我就反思:為什么記憶中美得像童話里的世界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相差那么大?是因為我在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后,我的記憶,無意中過濾掉了它不好的一面,夸大了它美好的一面。

——其實,這也和人性,人類的記憶特點密切相關,我們總是有意無間忘卻那些痛苦的不美好的東西,記住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美好的東西。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如果人類一直沉浸在巨大的痛苦災難中無法自拔,那么人類還怎么能輕松生活下去呢?

所以,記住美好,書寫美好,應該成為我們寫作者的重心之一。因為它能鼓勵我們繼續生活下去,并對未來充滿希望。

相比之下,回看我的《外婆的村莊》,它的價值又在哪里?這是我下一步應該反思和修改努力的地方。

“現實的世界需要奇幻的眼光去發現”,將成為我下一步努力開拓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重要方法。其實,這種方法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魔幻現實主義。”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在用這種方式方法創作時,一定要注意:奇幻和現實只在一念間,他們更像是人們心田上長出的兩個果實,通向了不同的地方。 不過想把這種不一樣的感受用電影鏡頭表達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或者是能力不夠,那么奇幻就會變成扯淡,現實就會變得無聊以及庸俗。

主持人:從你聽到的故事中找到靈感。    

唐哲:同意這樣的觀點。實際上,很多作家的創作,都是從自己聽到的故事中獲取了創作靈感。故事講究故事核兒(點子),也就是一個點子。《故事會》非常看重故事核兒。如果某個故事的點子被別人用過了,你再拿來用,《故事會》就不要了。

電影劇本創作也是這樣,一個劇情點子別人用過,拍出來了。你再寫同樣的劇情,就很難為投資人制片人接受。

但在小說寫作中,不是很強調這一點。有些作家會利用別人的故事核,或者金點子,進行二度創作。如果運用得好,也不錯的。

舉個例子,我聽說張藝謀拍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花四萬元錢在很多年前買的曹禺的《雷雨》的劇本。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如果是這樣,我們不妨看一看,電影和原劇本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痕跡。他主要是運用了原劇的人物關系和情節。但時代、人物形象,完全變了。

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是創新的藝術。如果有一部作品的創新,做到前無古人,那真是厲害了。

主持人:多讀書,帶著思想看電視劇和短篇小說,記住其中細節。從中尋找靈感。

   唐哲:作家要多讀書,帶著目的看電視劇、電影或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因為太長,讀來有浪費時間的嫌疑。好像作家莫言講過一句話,他說:作家讀書的目的很有功利性,主要是為了學習人家的創作方法,為我所用。

   原來我在北京居住的時候,小區馬路對面就是亞運村圖書大廈。寫作之余,休息休閑的時候,我會去那里的文學區域隨手翻翻看看,了解當下別的作家都在創作哪方面的小說,出版社喜歡出哪一類的作品。這時候,就好像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各種點子,想法,創意會隨之而來。靈感崩發,產生自己想寫的內容,我會隨手記在手機里。

   同樣,去圖書館也可以進行這樣的頭腦風暴。你可以看到很多作家的很多書。看書名,看題材,看內容,看人家的點子或創意,對自己的寫作很有幫助。

   女士們逛街,逛商場挑衣服化妝品,會沉浸其中,不知疲倦,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我想,我在圖書大廈或者圖書館里,會和她們有一樣的這種感覺,目不暇接,很貪婪,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因此,我曾想,如果有人要懲罰我,要 我的禁閉,那么我最理想的地就是圖書大廈或圖書館。我很樂意在這種地方禁閉一段時間。

   還有一個地方——大型書展。北京每天春天和冬季,都會舉辦全國性的圖書博覽會或者圖書訂貨會,各大出版社會推出很多新書。每個出版社會有專門的新書目錄,書目里有對出版社新書的介紹,書名,作者,內容提要等,對我都是開闊眼界的好機會。我比較喜歡逛書展,了解圖書市場的行情,同時也是在尋求自己下一步的創作靈感。

    去圖大廈,去圖書館,去逛書展等等,經歷這樣的頭腦風暴,也是尋求創作靈感的不錯的方法。

    此外,我還想到一條:在創作中尋找靈感。

在創作中尋找靈感,靈感就來自于你的努力堅持寫作。我自身的寫作經歷,讓我覺得這也是一條尋找靈感的辦法。

    還在上中學時,不知道從哪里看到一句話:寫不出來,就硬寫。寫文章不知道如何轉折過度時,就硬(直接)寫下去。或許最后回頭看,你的轉折過度看上去其實還挺合理、挺自然的。

這種方法,在我后來的創作中經常運用。當我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下去時,怎么辦?逼迫自己坐下來,硬著頭皮寫下去。這是一個比較難受,甚至說有點兒痛苦的過程。有時候在電腦前面坐一天,也寫不了幾百個字,且亂七八糟,一踏糊涂。但,也常常有驚喜,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在電腦前枯坐一天,準備起身收工時,忽然來了靈感,一下子找到感覺,頓時文思泉涌,坐在電腦前辟里叭啦,一口氣能打出一兩千字。有些候還意猶未盡,美滋滋地期待著明天的繼續。而且,正因為有這樣的靈感光臨,會讓我的情緒大好。一天的郁悶、煩燥、苦惱痛苦,也覺得值了。

在我的寫作過程中,經常用到這種“在自我強迫創作中尋找靈感”的方法,屢試不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一個作家的成長經歷,看寫出好故事的三要素
怎樣成為一位作家:201個小竅門
31種方法幫你獲得寫作靈感
校園新星(第15期)/崔榕:一個作者應該去追求絕對的想象力和故事
教你詩寫小竅門
66條幽默又實用的名家寫作忠告(第1060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宁河县| 隆化县| 杨浦区| 平谷区| 高州市| 泽州县| 保康县| 灵川县| 西宁市| 宿州市| 十堰市| 个旧市| 同德县| 额敏县| 玉屏| 黄骅市| 板桥市| 清徐县| 江阴市| 灌云县| 陕西省| 马关县| 湘潭市| 桑植县| 高唐县| 永安市| 榆树市| 寿阳县| 卓尼县| 犍为县| 黄冈市| 尉氏县| 河北省| 百色市| 大余县| 托克托县| 昭苏县| 巩义市| 财经|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