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餐飲業界有流傳一句話:“做餐飲的,利潤都在下水道里!
很多餐廳店長采用固定薪酬或底薪+提成的工資,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店長沒有方向:因為是固定工資,店長大部分時間只是做事,卻不知道為什么結果負責。
2 、店長沒有動力:因為是固定工資,多勞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壓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3 、店長沒有壓力:因為是固定工資,每月收入雷打不動,利益沒有壓力,工作壓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1、眼里只有業績:所有的焦點都在業績上,其它方面就很容易問題。
2、 不斷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員工來工作以達到提升服務、增加業績想法,但結果往往是1個和尚挑水喝、2個和尚抬水喝,3個和尚沒水喝。
3、 不斷要求增加投入:總以競爭對手投入為由,想辦法讓公司投入各種資源,名為打擊競爭對手,實際是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業績,結果公司投入產出比非常低。
解決問題的根本:是如何讓員工認為企業不僅是老板的,也是自己的,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僅是為老板做,也是為自己做,自己能夠從中得到利益。同時,企業對員工不再是壓迫式的考核,而是共贏式的激勵,讓員工開開心心地為企業工作。
店長作為一家餐廳的負責人,應該像老板一樣的思維來經營餐廳,這才是最好的方式,想想老板開辦餐廳最終想要的結果是什么?
答案是——利潤!
利潤=銷售-成本-費用,很多人以為有了銷售就有了利潤,其實這是不靠譜的,實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的不僅僅是利潤,而就是績效!
一個餐廳的績效管理至少管理以下6效
1、人效:餐廳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很需要員工來創造價值和產出,但是如果不評估每一個員工的產出,員工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負債,而非資產;
2、產效:做哪一種類型的餐廳,會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經營模式也將有所區別,這是需要企業是分析和定位的;
3、坪效:做餐廳就需要有場地,到底開在哪個位置、用多大的場地,這和產品的定位及定價有關,如果盲目選址,結果就是拖著重重的成本前進,虧本的風險非常大;
4、品效:餐廳需要不斷地研發各種菜品,引進各種產品來保障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增長;
5、客效:顧客是一家餐廳存亡的唯一決定人,企業要盈利又不能損失顧客的利益,就得關注顧客的滿意度,收集每一個顧客的反饋和意見,以保證持續有效;
6、財效:股東投入資金經營餐廳,肯定要有回報率,所以在經營管理中,還要為股東利益著想,保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
以前,店長拿固定薪酬,責任心越強,員工越反感,管得越多,員工越討厭。
現在,店長80%的薪酬和績效相關,她越負責任、管理越到位,她的收入就會越高。
舉個例子:
肖經理是一家餐飲連鎖店的店長,底薪5000,加上提成每個月差不多七八千,在沒有實行KSF之前,門店的利潤增長碰到了瓶頸,工資自然也沒辦法上去,每天起早貪黑但是并沒有得到改善,手下員工流失率高達30%,員工多數抱著混日子的心態,餐廳的營業額、成本、利潤什么的都不會去關心,他本人也有了離職的打算。
那么,企業有哪些績效成果和她有關呢?
1、餐廳銷售額
2、餐廳人創績效
3、毛利額(率)
4、可控費用率
5、客戶滿意度
6、員工培訓
7、翻臺率
8、客單價
9、員工流失人數
10、個人業績等
我們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通過崗位價值分析,分析歷史數據,面談店長,和老板店長協商平衡點,做出以下方案: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可以作為加薪依據的6-8個指標
將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的指標與銷售經理薪酬想掛鉤。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二、然后,根據歷史數據,找出可以作為加薪標準的平衡點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
平衡點是根據歷史數據的來,老板員工都認可。
對員工來說,只要做的比過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對企業來說,超過平衡點給員工加薪也沒有增加企業成本,相反,員工拿得薪酬越高,說明企業的業績做得更高的。
三、最后,根據平衡點和各指標的數據確定加薪方案
實行KSF模式后,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板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板都認可)的基礎上:1:全店銷售額每多2000元,獎勵4元,反之,少發4元;
2:個人訂房銷售每多200元,獎勵1元,反之,少發1元;
3:人創營業額:每多50元,獎勵5元,反之,少發3元;
4:員工價培訓與考核。。。。。
5:員工主動流失人數(一般不建議用率)
6:客戶滿意度。。。。
7:。。。。。
實行KSF方案之后,
1、店長本人更有動力了,在培訓員工、節約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2、門店員工流失減少,員工積極性大幅增加。
3、餐廳銷售額雖沒有大幅改變,但由于成本費用減少,人效提升,餐廳利潤反而上升了20%。
下圖是該餐飲連鎖店實行KSF模式三年之后的對比情況: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積分式管理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全優績效》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后,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干貨知識分享 ;
2、2部KSF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之前,該廚師長每月拿固定工資8000元。我們做咨詢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菜的分量特別大。后來老板提醒說可以不用這么多量,但是沒什么效果。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門店的績效好壞與廚師長沒有半毛錢關系。所以他不在乎材料是不是浪費,也不在乎門店是不是能賺錢,相反,生意不好的時候他更開心,因為不用干活就能拿到錢。
那現在,我們將他的薪資做了下調整:
首先,將他的崗位職責中與門店利益密切相關的9個指標與其薪酬相結合。
全店銷售額/個人訂房銷售/全店主推菜銷售/人創營業額/客戶人均消費/員工培訓與考核/員工主動流失人數/水電費用率/客戶滿意度
然后,根據歷史數據,找出每個指標對應的平衡點
平衡點代表的是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之間的平衡,對員工來說,這個平衡點是相對容易達到的。對企業來說,這個平衡點意味著員工比之前創造了更多的收益。
最后,根據平衡點/權重設計相應的薪酬方案
1. 全店銷售額,每增加2000元,獎勵4元,每少2000元,少發3元;
2. 主菜銷售額,高出平衡點部分*0.5計提,低于平衡點,低出部分按0.5%少發
3. 人創營業額,每多50,獎勵5,每少50,少發3元;
4. 人均消費,每上升0.1,獎勵2.5元,每少0.1,少發2.5元;
5. 員工流失人數,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50;
6. ...
采用KSF方案之后,
1. 廚師長會關注銷售額、水電費用率等一系列與門店利益密切相關的因素
2. 廚師長的每一項工作都有報酬,所以工作更加有積極性,門店生意越好越開心
3. 其他崗位的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餐廳整體工作氛圍跟以前相比大有不同
4. 員工流失人數減少
5. 餐廳利潤增長了20%
PPV工作量分配法:適用于二線基層員工。
目前PPV量化產值薪酬模式是很多企業都在使用的模式,它打破了傳統定編定崗來招人和付薪的模式,完全以工作量來招人和支付工資,推動員工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人效,快速幫助企業減人增效加薪。
舉個例子:
財務的工資在很多企業都是固定工資,那么員工不管怎樣努力,不管加不加班,工資沒有太大增長的幅度。因此積極性是嚴重不足的,只要不出問題就好了。
如果采用PPV模式:
·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 ...
員工每完成一項工作,就會增加收入,那么員工還會抗拒加班嗎?員工會拼命找活干!
對企業來說,導入PPV模式: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