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前負荷法的定義來看,精確比例搭配的蛋白質、緩釋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是發揮負荷效果、降低餐后血糖的關鍵。
這就需要我們在餐前30分鐘,仔細搭配食物,保證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將一日三餐精確地細化成一日六餐,也就是三頓正餐和三頓小餐。
如果此招還不管用,那小益建議可以在益序醫療做個基因檢測,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疾病,精準用藥,避免“吃錯藥”。
這里有一種降血糖大法,幫你控制血糖
“餐前負荷法”出自《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是一種通過改變進食順序來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反應。
它是近十年來提出并經過臨床驗證的醫學營養治療新方法,旨在使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等患者調整代謝以及優化臨床結局。
“餐前負荷法”是醫學上的專業叫法,源于歐洲十幾年的營養治療臨床實踐,它還有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叫“預進餐”。
預進餐,是提前進餐的意思嗎?
預進餐實際上指的是在餐前30分鐘食用符合“宏量營養素預符合”要求的精準營養配比的食物(高蛋白質、緩釋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以及低血糖指數的食物)。
那餐前負荷的定義是什么?
其實是指主要營養負荷餐前,攝入少量的宏量營養素,以誘導小腸釋放腸肽,減緩胃排空,刺激胰島素分泌。
簡單地說,就是在我們吃正餐前,先吃少量東西來墊墊肚子,而先吃的這些東西應該是以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等不升血糖的營養素為主。
先吃下去的這些東西會幫助消化系統提前進入工作狀態,餐后血糖的調節也開始進行,所以吃了正餐后,血糖反應會相對平穩,達到控制餐后血糖反應的目的。
那餐前負荷的食物要怎么選呢?
一般來說,選擇的都是不升血糖的,如高蛋白質含量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等低GI值的食物。
低GI值是什么意思?
GI =(Glycemic Index)“血糖生成指數”——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是人體進食后機體血糖生成的應答狀況。
通常GI低于55的被稱為低GI食品。一般GI值在40以下的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的食物。
那有哪些食物是低GI值的呢?
低GI食物有很多,比如菠菜、花椰菜、茄子、苦瓜、番茄、洋蔥、雞蛋蘋果、奇異果、豆腐等,這些都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因為在正餐前先吃的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一餐的總能量攝入,所以在食物的選擇上,低熱量的食物更有利。
那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食物的分量也需要注意,最好是將原來正餐中的食物分出來一些餐前吃,這樣既控制了血糖,也不會帶來額外的能量攝入。
一杯無糖豆漿或牛奶,一小碗油煮菜或蔬菜沙拉,一小份水果或一小把堅果這些都是餐前負荷食物的很好選擇。
TIPS
從餐前負荷法的定義來看,精確比例搭配的蛋白質、緩釋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是發揮負荷效果、降低餐后血糖的關鍵。
這就需要我們在餐前30分鐘,仔細搭配食物,保證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將一日三餐精確地細化成一日六餐,也就是三頓正餐和三頓小餐。
如果此招還不管用,那小益建議可以在益序醫療做個基因檢測,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疾病,精準用藥,避免“吃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