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預期壽命縮短 脂肪肝患者發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概率高 脂肪肝是隱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導致肝細胞癌
脂肪肝防控刻不容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僅導致肝病殘疾和死亡,還與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結直腸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高發密切相關。隨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為包括我國在內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說明 范建高教授結合文獻,詳細闡述了脂肪肝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脂肪肝與糖尿病、心血管病、肝硬化和肝細胞癌之間的關系,希望大家全面認識脂肪肝的危害,重視脂肪肝的防治。
危害一:預期壽命縮短
為數不多的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前瞻性或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全因病死率較對照人群顯著增高,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相關惡性腫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并存的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紊亂可能與結直腸腺癌和肺腺癌高發密切相關。
最近Golabi 等對361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位隨訪19年,隨訪期間1039例患者死亡,其中37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2例死于肝臟疾病。糖尿病獨立于年齡和心血管疾病病史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增多密切相關;與無代謝綜合征組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比,有4個代謝綜合征組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病病死率升高2倍。
Okanoue等報道1991-2000年日本18385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依次為癌癥(34.1%)、心血管疾病(26.8%)、感染(14.3%)和肝硬化(4.7%),肝細胞癌死亡(8.6%)位于眾多類型癌癥死亡的首位,提示高達13.3%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危害二:易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關系密切。一方面,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肥胖(51.3%)、高脂血癥(69.2%)、高血壓(39.3%)、2型糖尿病(22.5%)以及代謝綜合征(42.5%);另一方面,無論是肝酶增高還是超聲診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顯著增加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最近一個大樣本的薈翠分析在平均6.9年的隨訪期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較對照組增加1.64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隨非酒精性脂肪肝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進展而增高,即便有效控制代謝綜合征組分及其他傳統危險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仍顯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臟移植術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仍持續存在并成為影響患者長期預后的重要因素。
危害三:是隱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根據有無肝臟炎癥損傷可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進一步根據有無肝纖維化及其程度分為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F0、F1)、纖維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F2、F3)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F4)。
在我國肝活組織檢證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40%以上、肝硬化占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進展為肝纖維化的中間階段,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訪10~20年肝硬化發生率僅為0.6%~3%,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肝硬化發生率達15%~25%。40.8% 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隨訪中肝纖維化進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平均每年纖維化進展等級0.09,大約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一半。
危害四:可導致肝細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特別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肝細胞癌之間有因果關系。當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越來越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隱源性肝細胞癌患者最常見的原因。
段曉燕等綜述25篇論文累計169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關肝細胞癌,76%的患者為單個腫瘤,直徑0.8~20 cm(平均3.4 cm);61.1%的患者腫瘤分化程度為中度,40.2%無肝硬化背景;130例有治療資料的患者分別有57.7%和14.6%接受了肝臟切除和肝臟移植手術。
Stine等的薈翠分析納入了19篇論文累計168571例肝病患者,結果顯示無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比無肝硬化的其他肝病患者肝細胞癌發病風險增加2.61倍。
Younossi等回顧性分析2004-2009年美國肝細胞癌數據庫4929例肝細胞癌患者資料,研究期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以每年9%的速度遞增;與慢性丙型肝炎相關肝細胞癌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患者年齡大、生存時間短、多合并心臟疾病、腫瘤大、接受肝移植比例低。
Beste等發現美國退伍軍人肝硬化及肝細胞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在2001-2013年逐年增加,除主要歸因于慢性丙型肝炎增多外,也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有關。
Mittal等報道2005-2010年收治的1500例肝細胞癌,其中120例(8%)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關;6年期間慢性丙型肝炎相關肝細胞癌從61%增至74.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從7.5%增至12.0%,酒精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則從21.9%降至15.7%,慢性乙型肝炎相關肝細胞癌始終保持在低水平(1.4%-3.5%)。
Piscaglia 等通過意大利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與611例慢性丙型肝炎相關肝細胞癌相比,14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患者常常腫瘤體積大、浸潤性強且通常不是因為篩查而發現。
盡管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現在已得到有效防控,全球肝細胞癌發病率卻呈增高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全球化流行,以及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脂肪肝對乙肝和丙肝患者肝癌發病的促進作用。
1.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互為因果。
2.心血管病和代謝綜合征相關惡性腫瘤是脂肪肝患者的不良結局。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特別是合并進展性纖維化的患者肝病病死率顯著增加。
4. 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細胞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現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臟移植手術愈來愈重要的原因。
6.當前我國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然而至今我國鮮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導致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臨床報道。
愛肝聯盟是什么?
愛肝聯盟是國內百余位肝病相關學科專家,聯合《大眾醫學》雜志、《實用肝臟病雜志》共同發起的肝病患者關愛平臺。
顧問: 翁心華 曾民德 管又飛 魏來 侯金林 賈繼東 蔡威 楊秉輝 陳成偉 王貴強 徐小元 任紅
主席:段鐘平 莊輝
執行主席:范建高
共同主席:厲有名 高鑫 王炳元
關注“愛肝聯盟”
快速關注: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愛肝聯盟”
投稿/合作:744673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