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2原發于“中國書法江湖”論壇,2015-02-09全文修訂)
史晨碑建國后的出版,尤其是近年出版頗豐,佳本陸續面市,如今已可窺損泐演進之脈絡。
世存最早二行“不能闡弘德政”之“闡”字明拓本:
上海教育/柳原書店“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印國博本(何紹基本),可惜僅存半部前碑,黑白原大,精
其次十一行“出王家谷”之“谷”字本,僅兩件:
1、上海古籍“翰墨瑰寶”印上圖第一本(小墨妙亭本),僅前碑,原色原大,精。
2、故宮所藏龔心釗題簽本雖未見出版,但有原色高清電子文件,含后碑。
再下為明末拓,舊稱十一行“春秋行禮”之“秋”字本。此時期拓本出版極多,依底本時間早晚大致羅列:
由于“秋”字禾部上撇填描泛濫,以禾部下撇不連左石花、十二行“增異轍上”之“增”字日部中橫未損為較早者。
1、長征出版社“歷代碑帖精品選”印翁方綱本,含后碑,黑白原大,攝制平平。底本為“秋”字本中最早亦最可靠者,“谷”字優于它本,十五行“周流應聘”之“周”字尚可見左上一角。
2、日本同朋舍“中國石刻大觀”印北京文物商店藏杜筱舫本,含后碑,黑白原大,精。
3、人美“中國碑刻全集”印故宮藏朱翼盦本,有填描,含后碑,原色原大,攝制一般;另有故宮出版社“歷代法書碑帖經典”原色印略放大,攝影參差不齊。此拓“秋”字左側雖略有填底,但無妨考據。
4、文物出版社珂羅印本,含后碑,黑白原大,攝制精。底本拓工較粗疏,雖禾部下撇不連左石花,但“增”字日部中橫已損,是否有填描存疑,時間可能需略后移。另有文物12開、16開印。
晚些底本“秋”字禾部下撇已連左石花但橫畫尚存,“增”字日部中橫已損但筆畫右下位置尚存極小一方形石面,“周”字全損。
5、上海書畫“中國碑帖經典”印夕紅樓本,春字為移補,秋字疑似填描,含后碑,黑白原大,攝制尚可。此本另有上海書店16開、河南美術《漢碑全集》、“中國歷代名碑名帖精選系列”、成都古籍書店“漢碑集萃”、武漢市古籍書店、西泠印社“法帖叢編”、日本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臺灣藝文印書館、韓國云林堂印。
6、人美“古代善本碑帖選萃”印沈曾植本,秋字疑似填描,含后碑,黑白原大,攝制尚可。此冊后碑為明紛欣閣本,現所見最早者;此前碑另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印。
7、日本二玄社“中國法書選”印三井本,含后碑,黑白原大,攝制精。
8、上海書畫“中國碑帖名品”印上圖第二本(徐乃昌本),含后碑,原色原大,攝制精。底本在一眾明拓中時間最晚,“增”字日部中橫筆畫右下位置的小方形石面已不存,“闡”字單部中“田”已損右下角,下橫筆損(其他明拓本單部中“田”完整,下橫筆的上沿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