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春,在加拿大渥太華領事館, 林徽因同梁思成結婚了。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聽了莞爾一笑,悠悠地答道:“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詩情,一句話回答的恰到好處。那么和她結婚的為什么不是浪漫的徐志摩,不是忠情的金岳霖,偏偏是學建筑的梁思成呢?
林徽因與梁思成
這要從林徽因的出生講起,她是庶出,母親是一個卑微,軟弱的人。從小她就知道父親不喜歡母親,母親受的苦,捱的罪她都看在眼里,而她能夠得到父親的寵愛和栽培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基于此,她一定會找一個愛她的人,待她極好的人。那么,徐志摩顯然不行。林徽因懂徐志摩的精神追求,但是徐志摩卻未必完全懂林徽因的精神世界。徐志摩的才情與魅力確實深深打動著林徽因的心 ,但林徽因深知愛情不能延續一生 她需要一個合適的愛人走過春秋冬夏,這個人,不是沒有責任、拋棄妻子的徐志摩。
徐志摩
林徽因自己曾這樣回應徐志摩對她的愛:“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個人。”她是理性的,是智慧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要守護的是什么,她溫柔如水也堅定不移。再者,梁、林的婚姻是林父和梁啟超定下的,兩家門當戶對,還是世交。林徽因是大家閨秀,是名門望族之后,忠孝禮節怎會不懂,所以她一定也會聽父母的。她在給胡適的一封信中曾說到, 她要對得起父母,就這一點,她也會選擇梁思成,更何況她也愛著梁思成,只是不是最愛罷了。
林徽因
梁思成本身性格溫和,博學儒雅,雖比不上徐志摩,但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梁、林曾一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就注冊在美術系,梁思成學了建筑,二人就共同學習。有人說,梁思成是為了林徽因才學的建筑,也有一定道理。同在異鄉,兩顆心也就近了,共同愛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勝過,這讓她們的感情持續發酵。徽因和思成無論出身、教養、文化、喜好、夢想都有太多相似之處,他們的交流十分默契。同時他們又是互補的,徽因的熱鬧,思成的內斂。建筑繪圖時,徽因擅長想象,富于創意,快速畫出草圖;思成則能以令人驚嘆的繪圖功夫,迅速、清晰并準確地把徽因的創意變成精彩的設計作品。他們互相愛慕,互相欣賞,互相珍視。他們共同研究建筑、保護古建筑。
才子佳人
當這些集中在一起,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梁思成真的是那個最最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