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特別重視家教,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所以家規家訓也特別多,顏氏家訓、朱子家訓、三字經、弟子規......數不勝數的,到現在也有人總結了《曾國藩家書》,選了一些用來培養自己子弟的。
特別是隨著曾國藩的走紅,曾國藩家訓也越來越受人歡迎了。這也是一種潮流吧,似乎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般,仔細想一想吧,其中也有著一定的現實主義的意義。
假如說曾國藩并沒有取得如此的成就,獲得了半個圣人的名頭,立德立言立功的千古完人之一,又被毛蔣等頂級人士加持過,那么還會有多少人去學習他的家書呢?為什么不學習他弟弟曾國荃的呢?
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學習其言論的目的和來由,可能并不是只是指望能夠做到什么君子,而是期望能夠像他一樣,名垂千古吧?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弟們名震天下呢?
就像現在的馬云,不管是他說什么,總是對的,而且是相當的對的,因為是馬云說的;如果同樣的話換成小區門口的保安說的,估計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呵呵一笑了之。就像歷史中無數個優秀的家長一樣,也許也都說過曾國藩同樣的話語,可能還比曾的語言還要生動、透徹,然而,并不是流傳于世,因為,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所訓誡的人,都沒有做出震撼人心的功業的。
我們總是這樣的現實,看誰厲害,就要跟誰去學,奉之為圭臬,哪怕是東施效顰、學貓畫虎,也無所謂。但是,我們又是這樣的愚癡和不理性,因為,如果真是學習家規家訓的話,我們應該學的是,曾國藩父母寫的家書家訓才是正道,因為是他們養育、教育出了曾圣人,就像應該學習孔子的父母、諸葛亮的父母、王陽明的父母寫的家書家訓,才是正道。
不然,曾國藩用自己的家書家規訓誡出來的兒女們,哪一個比他更有成就呢?幾乎全部是默默無聞的。據說曾國藩相術高明的很,看人相當的準狠,他還寫過一本相面的心得總結,叫《冰鑒》,但是,注意了,曾國藩有五個女兒,其中前面四個女婿,全部由他親自選定,四個女兒過的都很悲慘;唯一一個小女兒是自己擇婿的,結果反而是,相比較而言,是五姐妹之中最幸福的。
何以為然呢?
同樣,王陽明的子女中,幾乎全部都是泯然眾人也。
假如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話,名人們的向陽花木,肯定是早為春,然而,事實上并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