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這里是云南省芒市的遮放鎮,2011年8月20日,記者來這里采訪時,發現一片水田的四周分布著幾個簡易房。當地人告訴記者,這是專門給看守稻田的人用的。
8月下旬,正是云南水稻成熟的季節,像這樣的雜交水稻,都快要收割了,可這片水稻卻還沒有抽穗,而且還有專人看守。記者不禁疑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王加勇:這稻子很香,老鼠、蟲子特愛吃,如果一不小心被老鼠撿了,被蟲子吃撿了,所以他們每天都要很辛勞來查看,來檢查。
王加勇是這片稻田的主人,他告訴記者,這些水稻在當地曾消失了40多年。2004年,他是從國家種子資源庫,一粒稻種花3元錢買回來種植的,種了200畝,光稻種就花了近10萬。
這是一種什么水稻呢?這些畫面,展示的就是這200畝水稻成熟時的情況。成熟的時候,這些水稻有2米多高,人進去就被淹沒,長到十月中旬,就要給它搭上架子,以防倒伏。而且比常規水稻晚熟3個月左右,到11月份才能收割。當地農民都不愿意種這種水稻。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農戶:我沒有種過,我們種,產量也低,賣不到錢。
農戶:這個品種容易得病,產量低,經濟價值低,不能吃,只吃一般雜交其它的米。
這種水稻是當地的一種水稻老品種——原種遮放稻。因為產量低,一畝地僅能產出150公斤,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被淘汰了。那么,既然是淘汰的老品種,王加勇為什么又花高價,把它引進回來呢?
王加勇是云南省做稻米生意的人,他用了七年時間,就使陷入困境的遮放稻米產業重獲生機,也是在這七年的時間里,他自己也將僅有一臺大貨車的資產發展到2個多億的集團公司,并帶動了當地4萬多農戶種植水稻致富。
村民:請回來谷魂,我們相當相當高興,一年比一年奧瑪索,奧瑪索得高高興興,他又不打白條,一賣白條不打,拿出來就給現金。奧瑪索。
記者:奧瑪索是什么意思?
村民:拿錢來。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村民們所說的“谷魂”,就是原種遮放稻米。曾經被淘汰的這些原種遮放稻米,怎么被稱為“谷魂”了?王加勇的財富裂變又跟它有什么關系呢?
王加勇是云南省芒市遮放鎮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93年高中畢業后,他在鎮上的糧油收儲公司當了一名搬運工,一干就十年。
同事:年輕的時候,他長得相當苗條,當搬運工,他勞動力還是相當好的。現在他胖起來了。
為了賺錢,180斤重的麻袋,王加勇一天不知要搬多少趟。白天干完重體力活,晚上他又接著養豬。
王加勇:市場好一點,可以賺個四五百塊,相當也是血汗錢。攢了本錢以后做事情也好做,至于做什么項目,當時也沒想好。
這里就是王加勇當年養豬的地方,為了可以賺到更多的錢,2003年7月,王加勇用養豬賺來的錢買了臺大貨車,辭去搬運工作,也不養豬了,跑起了運輸。
王加勇:像別人跑一趟昆明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跑一趟昆明基本上在路上我是不休息的。我三天可以跑個來回。為什么讓自已那么辛苦,當時心急,我借幾萬塊錢銀行貸款買這個大車。
跑運輸盡管很辛苦,但一個月也能賺1萬多元錢,比當搬運工強得多。而王加勇只干了幾個月的運輸生意后,他的人生卻駛向另外一條別人都不看好的路,就是這條路,成就了他讓人意外的財富。
2003年10月,從昆明跑運輸回來的王加勇,突然賣掉了大貨車,還四處借錢。
朋友:要是我覺得這個人不講信譽,我哪敢把四萬多,五萬塊錢借給他,那是我全部家當。
王加勇迫不及待地賣掉跑運輸賺錢的大貨車,他到底發現了什么?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到外地的時候,我都跟那些商家聊,他們銷量挺不錯的,有的時候一天可以賣一車兩車米。
原來,王加勇在昆明等外地跑運輸的時候發現,自己家鄉遮放鎮產的稻米很好賣。
云南省山區面積占94%,能種植水稻的地方很少,云南很多地方的大米都是從外省調進來的,而芒市是水稻種植區,遮放鎮又是主產區,遮放米的品質也很被消費者認可。
王加勇:像云南其它地州除了德宏以外,其它地州這個很缺糧的,把糧食拉到那些消區跟本不愁銷售的。
王加勇還在當搬運工時,卻聽說糧油收儲公司積壓著大量的稻谷,不但賣不出去,還要降價處理。這讓王加勇百思不得其解。
仔細了解后,王加勇發現了其中的原因。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當時的稻子要拉到龍陵去加工,加工成半成品以后,還要拉回來人工篩選,人工包裝。所以檔次也比較低,包裝檔次低,宣傳這一塊,宣傳這一塊也宣傳不出去,所以當時的米賣不出去。
原糧油收儲公司經理:這是制約我們遮放米發展的一個點。又是國有企業,國家對國企業這一塊,支持這一塊也逐漸在減少,所以設備這塊沒辦法做。
當時的糧油收儲公司主要依靠外地加工稻谷,不僅成本高,而且加工回來的大米全靠人工包裝,非常粗糙,市場上根本就賣不上價。糧油收儲公司加工得越多就賠得越多,最后就干脆降價處理收購上來的稻谷。
王加勇覺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加工成本高是最主要的原因。他果斷賣掉貨車,并四處籌集資金,共投入200多萬元,在遮放鎮建起了第一條先進的稻米加工生產線,并買下了遮放鎮糧油收儲公司積壓的3000多噸稻谷,原先糧油收儲公司的收購價是一塊七一斤,因為積壓處理,王加勇的購買價才七毛錢一斤?。
2003年11月,王加勇把收來的3000多噸稻谷加工包裝后,銷售到了昆明、大理等地方。
妻子:雖然它是過了一年的米,但是它的香味、軟性都在。
那批3000多噸的稻谷,加工過后的價格賣到了5元錢一斤,到2004年初就全部銷售一空。就這一批稻米,王加勇就賺了將近100多萬元,這讓王加勇既意外又興奮。隨后,他又發現,稻米好賣,價格又高,是因為沾了“遮放”兩個字的光。
王加勇:我們遮放這地方是世界水稻發源地之一,應該是世界三大水稻發源地之一。
遮放鎮地處中緬邊境,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像這樣由山上匯聚而成的泉水有很多,這里種植的水稻都是用這些山泉水灌溉的。
相傳在三百多年前,原種遮放米曾經和珠寶,大象被當地的土司進貢給明朝的皇帝,這也使遮放鎮產的稻米名聲大振。
原糧油收儲公司經理:“象達姑娘龍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象達的姑娘比較多,龍陵是雨多,芒市是谷子多,遮放是米好,米的品質好,所以有這么句諺語。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加工銷售的那批3000多噸稻米并不是老品種的遮放米。由于老品種產量低,一畝地僅有150公斤的產量,加之成熟期晚,秸稈2米多高,種植很麻煩,早在40年前,就被產量較高的雜交稻所取代。
公司技術員:物資比較匱乏的時候,人們種一畝稻田希望供得飽幾個人的肚子,這個只供得飽一個人的肚子。
王加勇意識到,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要是能種植成功真正的原種遮放稻,可能更受消費者的喜歡,銷路應該不是問題,王加勇認為這是個商機。
王加勇決定自己率先種植改良曾被淘汰的原種遮放稻米,可是,這個品種已經消失40多年了,在哪里能找得到呢?
他叫魯福成,是芒市農業局的水稻專家。2004年春天,王加勇聘請他當了顧問。在魯福成的幫助下,王加勇從國家種子資源庫賣來原種遮放稻種,3元一粒,花了近10萬元,種了200畝。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這個稻子成熟的時候,桿有兩米多高。要搭架子。
到2007年,利用種植的200畝原種遮放稻,經過3年的試種改良,獲得成功。改良后的遮放稻米,不僅畝產量達到500多公斤,而且,當地上了年紀的人吃過后,覺得還是當年的味道。
消費者:口感好蒸出來,蒸出來,你不吃菜感覺都很好不用菜光飯都很好吃。
王加勇信心猛增,他想把改良的遮放稻米新品種,進行推廣種植。然而,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村民們跟本不相信他的新品種,不愿意放棄原先種植的雜交稻,而改種他培育出的新品種稻米。
農戶:不相信這個意思,我們也不知道這個米產不產。
魯福成:主要是當時雜交稻產量比較高,遮放米產量比雜交稻低了五十到一百公斤。
為了讓農民們種植改良后的遮放稻,王加勇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承諾。
魯福成:就是一畝當時雜交稻五百五十公斤的產值是九百塊錢,那么我們公司就承包至九百塊錢。
記者:和雜交水稻給的錢是一樣的。
魯福成:一樣的,超高了,是你農戶的,我們公司也不扣。
掙錢了算農民自己的,虧了算王加勇的,種植戶沒有任何風險。王加勇的這個承諾,讓22戶村民動了心,簽下了153畝的種植定單,這一年是2007年。
農民:我們幾家種,就二十多家,他們來訂有保護價,如果不達到這個價,他們也補給我們錢。
這片水稻就是王加勇改良推廣的新品種,這種稻米保留了原種遮放米的口感,但產量高了,一畝地500公斤左右,生長周期6個月左右。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魯福成:平均畝產值是1240多塊錢,大部分雜交稻是900百塊,就多了400多塊錢,所以轟動了整個遮放鎮。
農戶:種出來了,又收回來了,莊稼、莊稼,俗話說,莊稼,莊稼,不裝到家不算莊稼,因為莊稼收成了賣了錢了,裝在兜里的才算莊稼,這是我們種出去了又收回來了,揣包包了,收回來我們心情就好了,裝包包了,日子就好過了。
農戶看到效益,到了2008年初,王加勇不需要做工作,農戶就主動要求種植這種改良的遮放稻米新品種,訂單面積一下子從153畝增加到27000多畝。
盡管大力推廣種植改良的新品種遮放稻,但王加勇直到現在還種植著200畝的原種遮放稻,除了對老品種的保護,還借用遮放米的傳說,提升遮放米的品牌和知名度。
王加勇:希望能夠把遮放米品質,檔次再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為了我們遮放米的宣傳。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的快速發展引起了芒市政府的關注。2008年6月,市政府做出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卻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早在10年前,芒市政府也想把遮放米重新挖掘出來,在政府要求下,市糧食局注冊了遮放米商標,由下屬的糧食收儲公司經營,2004年的時候,王加勇收購的就是這里積壓的稻谷,因為沒有加工設備,加之經營不善,那家公司處在了破產的邊緣。
芒市市政府提出,把遮放米商標租讓給王加勇使用,而糧油收儲公司卻不同意。
糧食局局長:干部職工始終想不通,認為我們國有,我們創下的品牌,為什么要租賃給你。
最后,市長現場辦公,親自協調解決了問題。
市長:通過市場竟爭這個環節,參與市場經營過程當中,通過民營企業靈活的機制,體制來加快這個品牌的培育,發展。
在市長的親自協調下,王加勇和糧油收儲公司最終達成協議,糧油收儲公司的這些場地和倉庫以及遮放米品牌商標讓王加勇使用20年,每年交30萬元使用費。從2009年開始,遮放米的品牌商標由王加勇獨家使用。
拿到遮放米商標后,王加勇推廣種植的水稻有2000畝拿到了國家有機認證,25000畝拿到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王加勇:進我們這個車間,米的清香味你們聞到了嗎?
記者:聞到了。
王加勇:我們這種米就是當年我們老的貢米品種,你看米也非常清香,你可以聞一下。米非常清香。
記者:是很香,就像蒸過米飯那種清香味。
消費者:特別是冷飯的時候,特別好吃,炒飯特別好吃,那口感沒法說。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到2009年,王加勇一年加工3多萬噸新品種的水稻,年產值達到八千多萬元。這其中會有1500多噸的半截米,如果把這些品相不好米投放到市場,王加勇擔心會影響遮放米的品牌,可是浪費了又很可惜。這讓王加勇很頭疼。
有一次,王加勇到一個傣族村吃飯的時候,發現一個商機。這個商機,不僅讓王加勇解決了困擾他的那個難題,而且,又增加了一條新的賺錢渠道。
王加勇:看到傣家在烤那個小鍋米酒,這個事情好,如果我們企業做這個事情。那就非常好了,所以后來就把這個酒廠給建起來了。
這樣不但把半截米的問題解決了,就連當地人當垃圾倒掉的酒糟,在王加勇眼里也是寶貝。他又養了豬,原來不值錢的酒糟,變成了上好的豬飼料。
王加勇:你看米廠,米廠就在隔壁,米廠過來就是酒廠,米廠加工出來的碎米又很方便運到酒廠,酒廠出來的酒糟,后面就是我們豬場,豬場后面還有個隔離帶,跟米廠,跟酒廠,食品加工要分開,加工出來的酒糟就可以直接通過管道,輸送到豬場去,很方便。
[致富經]邊陲古鎮里的財富傳奇
王加勇不僅成了當地最大的遮放米加工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生豬養殖戶,年出欄商品豬5000多頭。
2011年8月24日,記者到遮放鎮采訪時,正好遇到這里的拉院傣族村寨舉行一年一次的秋收啟動儀式。
村民:我們是好的日子,大家高高興興,老老少少都來參加,參加這個會議,今天我們來演出,也有一場會議。真的是挺高興的。
在啟動儀式上,村民們穿著傣族人的華麗服裝,載歌載舞,用最高的禮節歡迎王加勇。在這些村民們眼中,王加勇是給他們帶來財富的貴人。活動結束后,村民們又用傣家人特有的熱情,極力挽留王加勇,不愿讓他走。
現在,王加勇的公司已經成為云南省農業龍頭企業,資產達到了2個多億,下一步,他將用五年的時間,將遮放米推廣擴大到60萬畝,并把遮放米做成一個產業。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供給側改革終于輪到稻米:2018年水稻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
游世界[國內538]---云南,醉美芒市眾流連
云南四大米,香到都流口水
中國最昂貴的大米排行榜
世界最高水稻開割 一公斤賣千元
讓水稻全身變成寶 高科技讓稻谷走過精彩一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绥滨县| 松桃| 龙游县| 榆树市| 金门县| 兖州市| 平南县| 延寿县| 延川县| 隆林| 西乌珠穆沁旗| 呼伦贝尔市| 庆阳市| 增城市| 吕梁市| 台东市| 留坝县| 门头沟区| 波密县| 广饶县| 凤城市| 蒙阴县| 酒泉市| 巫溪县| 土默特右旗| 盐城市| 黄骅市| 巴南区| 大化| 吴川市| 丰都县| 长白| 新平| 阿鲁科尔沁旗| 马龙县| 蛟河市| 麻栗坡县| 吴川市| 望谟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