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缺素圖譜大全
http://www.191bbs.com/read.php?tid=256299/.swf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番茄缺鋅
圖片:番茄缺鋅.jpg
發病癥狀 缺鋅多出現在植株中、下部葉上,植株多呈矮化狀態。上部葉片細小,呈叢生狀,俗稱“小葉癥”,一般不出現黃化現象。
從中部葉開始褪色,與健康葉比較,葉脈清晰可見,隨后葉脈間葉肉逐漸褪色,有不規則形的褐色壞死斑點,葉緣也從黃化逐漸變成淺褐色至褐色。因葉緣枯死,葉片會向外側稍微卷曲,并有硬化現象。
壞死癥狀發生迅速,幾天之內就可能導致葉片枯萎。生長點附近的節問縮短,新葉不黃化。葉片尤其是小葉葉柄向下彎曲,卷起呈圓形或螺旋形。果實色澤偏向橙色。
發病規律 鋅在植物中起著重要作用,參與蛋白質合成,例如含鋅的色氨酸是合成生長素吲哚乙酸(IAA)的原料,缺鋅會導致生長素的減少,影響莖葉生長。碳酸酐酶存在于葉綠素中,催化CO2和水生成碳酸根和氫氣,此酶和鋅量是平衡關系,可見,鋅與光合強度有密切關系。鋅還關系到葉綠素的合成和穩定,缺鋅時中部葉片黃化。鋅可改善糖的代謝,關系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輸。
缺鋅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淋溶強烈的砂土全鋅含量很低,有效鋅含量更低,施用石灰時極易誘發缺鋅現象?;◢弾r母質發育的土壤和沖積土有時含鋅量也很低。堿性土壤中鋅的有效性低,一些有機質土如腐葉土、泥炭土,鋅會與有機質結合成為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態。光照過強,吸收磷過多,土壤pH值高,或低溫、土壤干旱,土壤內的鋅元素釋放緩慢,番茄植株會因得不到充足的鋅供應而缺鋅。再者,磷的施用可抑制植株對鋅的吸收。
防治方法 苗期提高設施溫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0℃以上,夜溫保持在15℃左右,同時保持土壤濕潤。不要過量施用磷肥。目前,鋅肥主要為硫酸鋅,此外還有氧化鋅、硝酸鋅、堿式硫酸鋅、堿式碳酸鋅、尿素鋅、乙二胺四乙酸螯合鋅及含鋅的復合葉面肥等。生產上為預防缺鋅,通常于定植前在基肥中施用硫酸鋅,每667平方米施用1.5千克。作為應急對策可用硫酸鋅0.1%~0.2%水溶液噴灑葉面。
番茄缺硼
圖片:番茄缺硼.jpg
圖片:番茄缺硼1.jpg
圖片:番茄缺硼2.jpg
發病癥狀 缺硼癥狀首先出現在上位葉片,新葉停止生長,在葉柄上形成不定芽。葉色變淡。頂部葉片畸形,整株葉片脆而易碎,生長緩慢。隨病情發展,小葉褪綠或變橘紅色,心葉黃化,變為黃綠色、黃色甚至褐色,不能伸展,生長點枯死。植株呈萎縮狀態,莖彎曲,莖內側有褐色木栓狀龜裂。嫩葉從邊緣和葉尖開始變為黃綠色或黃色,病健部分界不明顯。果實表面有木栓狀龜裂,尤其是在有些果實果肩部位呈現環形龜裂紋,這是缺硼的典型癥狀。
發病規律 雨量豐富地區的河床地、石礫地、砂質土或紅壤土,因長期淋洗作用使土壤中硼含量極低,番茄容易缺硼。在酸性的砂壤土上,一次施用過量的石灰肥料,易發生缺硼癥狀。pH值高的石灰質土壤,硼易被固定,有效性低,容易發生缺硼癥狀。土壤干燥,硼在土壤中的移動和作物的吸收均受阻,易發生缺硼癥。土壤有機肥施用量少,導致土壤pH高的田塊也易缺硼。施用過多的鉀肥、氮肥,會影響番茄對硼的吸收,易發生缺硼癥。
防治方法 防止土壤酸化;增施有機肥料;提前底施含硼的肥料。出現缺硼癥狀時,應及時葉面噴施0.1%~0.2%硼砂溶液,7~10天1次,連噴2~3次。也可每667平方米撒施或隨水追施硼砂0.5~0.8千克;或葉面噴施四水八硼酸二鈉(Na2B8O13?4H2O)1000~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四水八硼酸二鈉100克。
圖片:番茄缺銅.jpg
圖片:缺鉬.jpg
番茄缺錳 ![]() 圖片:缺錳.jpg 發病癥狀 植株幼葉葉脈間失綠呈淺黃色斑紋,嚴重時葉片均呈黃白色,同時植株莖變短,細弱,花芽常呈黃色。缺錳癥狀首先發生在幼葉上,頂芽不枯死。幼葉不萎蔫,葉脈間失綠,葉脈仍為綠色,后期壞死部分可能出現細小的棕色斑點。與缺鎂相比,缺錳的褪綠斑更細碎,小葉脈也不褪綠。 發病規律 發生缺錳癥狀的土壤多屬于富含碳酸鹽的石灰質偏堿性土,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鹽類濃度過高,通氣不良,地下水位較高或土壤含水量過高,過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缺錳。此外,低溫、弱光照條件會促進缺錳癥狀發生。 防治方法 增施腐熟有機肥。向缺錳土壤施用含錳肥料,如硫酸錳、氯化錳、碳酸錳、二氧化錳、錳礦渣等,以硫酸錳、氯化錳見效較快。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錳或氯化錳1~2千克作基肥。加強中耕,提高土壤通氣性??茖W施用化肥,注意全面混合或分施,勿使肥料在土壤中形成高濃度。種子處理時,每10千克種子用5~8克硫酸錳加150克滑石粉拌種。作為應急措施,可葉面噴灑0.3%硫酸錳或0.3%氯化錳溶液。 |
番茄缺氮![]() 圖片:缺氮.jpg 發病癥狀 在苗期即可顯癥,缺氮幼苗較老的葉片偏黃,黃綠色區分界不明顯。缺氮植株生長緩慢呈紡錘形,全株葉色黃綠色,早衰。輕度缺氮時葉變小,上部葉更小,顏色變為淡綠色。嚴重缺氮時葉片黃化,黃化從下部葉開始,依次向上部葉擴展,整個植株較矮小。缺氮葉片要比正常葉片薄。此外,缺氮葉片葉綠素減少,花青素顯現,因而有時會出現紫斑。 發病規律 設施栽培中缺氮的可能性比較小,引發缺氮多是由于定植前大量施入沒有腐熟的作物秸稈,碳素多,微生物在分解這些有機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素,只能奪取土壤中的氮,導致土壤中可供應番茄的氮量減少。露地栽培,由于降雨多,氮很容易被淋洗,隨雨水流走或滲入深層土壤。砂土、砂壤土容易缺氮。栽培后期,收獲量大,從土壤中吸收氮多而追肥不及時可能缺氮。 防治方法 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時要防止氮不足,應隨有機肥增施尿素等氮肥作基肥。低溫時施用硝態氮效果好。大量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地力。葉面噴施0.2%~0.5%尿素,但要注意尿素質量,不能摻有雜質。 番茄缺磷 ![]() 圖片:缺磷.jpg ![]() 圖片:缺磷1.jpg ![]() 圖片:缺磷2.jpg 發病癥狀 在苗較小時下部葉變為綠紫色,并逐漸向上部葉擴展。葉小并逐漸失去光澤,進而變成紫紅色。成株期缺磷癥狀由下部葉片向上發展,先是葉面略顯皺縮。進而葉片正面及背面的葉脈變為紫紅色,這是缺磷的典型特征,高溫下葉片卷曲。后期葉脈間的葉肉白化,出現白色枯斑。植株的生長嚴重受阻,頂部幼葉小且生長緩慢。頂部新生的莖細弱,較老的葉過早死亡。果實小,成熟晚,產量低。 發病規律 有時土壤中磷的含量不低,但因土壤緊實,干旱、低濕阻礙了根系的吸收,植株也會表現缺磷癥狀。因磷在土壤中移動性小,易被土壤膠體固定,幼苗期需磷量又較大,所以生育初期發生缺磷的可能性大,藥害也會引發類似癥狀。移栽時如果有傷根、斷根的情況也容易出現缺磷癥狀。 防治方法 栽培中磷肥應底施、深施,還應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混合后,采用開溝集中施肥,可大大提高磷元素的利用率。注意氮、磷配合施用,對其他營養元素如鉀、棚、鋅、鉬等也應根據土壤情況配合施用,才能獲得最佳結果。生長期缺磷時,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番茄缺硫 ![]() 圖片:卻硫.jpg 發病癥狀 缺硫癥狀在生長中后期發生較多,由上而下發展,中上位葉的顏色比下位葉的顏色淡。初期上部葉片顏色變淺,葉柄顯紫色。整個復葉看上去顏色呈漸變趨勢。嚴重時中上位葉變成淡黃色,但葉脈呈現紫色,后期,葉片背面會呈現明顯的紫色。由于硫在植株體內移動性差,因此缺硫癥狀往往發生在上位葉。缺硫的植株在一般情況下下位葉生長是正常的。葉片癥狀與缺氮類似,但缺氮是從下位葉開始,而缺硫是從上位葉開始。 發病規律 番茄對硫的需要量并不高,在硫酸銨、硫酸鉀等肥料中,含硫較多,在露地栽培中普遍施用這些肥料,所以很少出現缺硫癥狀。在保護地栽培中,由于長期施用無硫酸根的肥料,有缺硫的可能性。用草炭等材料育苗也容易缺硫。 防治方法 施用含硫的肥料,如硫酸銨、硫酸鉀等。 |
圖片:缺鉀1.jpg
圖片:缺鉀.jpg
發病癥狀:缺鉀表現葉緣失綠黃化,但黃化只限于葉緣部分,嚴重黃化和卷縮的老葉脫落,且植株晚感灰霉病。
發病規律:番茄是需鉀量大的蔬菜,在生育后期,鉀肥更為重要,近年來有機肥減少,氮素化肥用量不斷增加,而鉀素又易于淋失,因此,栽培番茄很容易出現缺鉀現象。
防治方法:注意多施含鉀量高的有機肥,追肥宜用含鉀的復合肥,葉面噴用磷酸二氫鉀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