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試圖評估在無癥狀的中年人群中, 測量出的睡眠活動參數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還研究了睡眠、常規危險因素、心理社會因素、飲食習慣和炎癥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者對PESA研究中的3, 974人(平均年齡, 46歲; 62.6 %為男性) 進行了為期7天的睡眠活動記錄。根據睡眠時間分成4個群組: 睡眠時間非常短,<6小時;睡眠時間較短,6到7小時;睡眠時間為7到8小時(參照組);睡眠時間較長,>8小時。通過頸動脈和股動脈三維血管超聲檢查和心臟CTA對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鈣化進行量化。
在對常規危險因素進行調整后, 血管三維超聲顯示,與參考組相比, 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群組動脈粥樣硬化負擔相對較高 (OR = 1.27; 95%CI, 1.27-1.27)。睡眠破碎程度最高的五分之一的參與者多重非冠脈區域發病率高于最低的五分之一的參與者 (OR= 1.34; 95%CI, 1.09-1.64) 。四個群組的冠狀動脈鈣化評分沒有差異。
總體而言, 這項發現支持了健康睡眠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的潛在作用。因此, 倡導良好的睡眠衛生應該是我們日常臨床實踐中提供生活方式改變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Femando Dominguez ,Valentin Fuster,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JACC.DOI: 10.1016/j.jacc.2018.1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