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突然之間就被這些令人驚詫的畫作霸屏了呢?
這些作品,不是來自哪位大家,而是一群“小朋友”。你只需捐獻一塊錢愛心,就能在這個“小朋友”畫廊里購買這幅畫作為屏保。
這是一項關愛精智障礙人士的公益活動,自閉癥、智力障礙、腦癱、精神障礙……這些畫手是一群身體和智力上有缺陷的特殊人群,而活動初衷,是希望能幫助他們拋開身體缺陷的限制,在藝術中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用藝術點亮生命”。
而真正的關愛,不應止于隨波逐流后的平靜,你是否真正了解這些疾病,知曉他們的疾苦,懂得他們的家庭為他們付出的所有。
今天小編就利用醫學遺傳學的專業知識,帶你更深入的了解自閉癥。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組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具有高度的臨床和遺傳異質性,核心癥狀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和重復刻板的行為。
2013年5月,美國精神疾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了國際權威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之一的DSM的最新版本,DSM-5。新版本中,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被列為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需滿足以下A至E的五個標準,其中A和B闡明了自閉癥譜系障礙的核心癥狀:
A.在多種環境中持續性地顯示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所舉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窮舉):
1. 社交與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異常的社交行為模式、無法進行正常的你來我往的對話,到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無法發起或回應社會交往。
2. 社會交往中非言語的交流行為的缺陷,包括,例如,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之間缺乏協調,到眼神交流和身體語言的異常、理解和使用手勢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
3.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系的缺陷,包括,例如,難以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調整行為,到難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戲、難以交朋友,再到對同齡人沒有興趣。
B.局限的、重復的行為、興趣或活動,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的至少兩項(所舉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窮舉):
1. 動作、對物體的使用、或說話有刻板或重復的行為(比如:刻板的簡單動作,排列玩具或是翻東西,仿說,異常的用詞等)
2. 堅持同樣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樣的做事順序、或者語言或非語言行為有儀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變就造成極度難受、難以從做一件事過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維方式、儀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條路或吃同樣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執著的興趣,且其強度或專注對象異乎尋常(比如,對不尋常的物品的強烈的依戀或專注、過分局限的或固執的興趣)
4. 對感官刺激反應過度或反應過低、或對環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尋常的興趣(比如:對疼痛或溫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聲音或質地、過度地嗅或觸摸物體、對光亮或運動有視覺上的癡迷)
C.這些癥狀一定是在發育早期就有顯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過了其有限的能力時才完全顯示,也可能被后期學習到的技巧所掩蓋)。
D.這些癥狀帶來了在社交、職業、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臨床上顯著的障礙。
E.這些癥狀不能用智力發育缺陷或整體發育遲緩(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釋。智力缺陷和自閉癥譜系障礙疾病常常并發,只有當其社會交流水平低于其整體發育水平時,才同時給出的自閉癥譜系障礙和智力缺陷兩個診斷。
與自閉癥兒童近距離接觸時,你會發現,這些兒童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眼神飄忽不定,從不正眼看你一回,與人沒有眼對眼的注視,很難與你實現交流。由于不能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無論你說什么,做什么,他們都不理也不看。他們可能會重復地拍手、看手、搖擺、轉圈等幾種動作,出門要走認定的路線,走路時手摸墻壁前進,玩法單調、反復,缺乏變化,抗拒任何變化。一旦日常生活出現一點變化,他們就會強烈地抵制,直到恢復原來的式樣與秩序。
約有50%的自閉癥兒童沒有溝通性的語言,他們常表現出鸚鵡學舌似的仿說(回響語)、代名詞反轉、聲調缺乏變化、答非所問的情形,或自言自語,不知所云。也就是說,即便學會叫“媽媽”,那也只是簡單的模仿,孩子并不明白這意味著和代表著什么,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的。
患有自閉癥的小孩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話”,表現出的漠然與不屑并不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你的話在他們聽來根本理解不了。
他們的感知是雜亂的,我們習以為常的聲音,味道,畫面等,對于他們來說或許是種折磨,類似情況還有很多,這些感知覺的異常讓他們的行為看起來更怪異。
語言和詞匯量方面,自閉癥孩子就更加欠缺了,他們基本不懂得哪些詞語可以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當他們無法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會用一些肢體語言表達出來。
自閉癥兒童聽力正常,卻對聲響無反應;視力正常,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發音器官正常,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
一位自閉癥患兒家長這樣寫過:當我發現我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來是要為他架座橋,讓我的孩子從我的身上走到另一端……
看到這樣的文字,我們都能理解自閉癥患兒家長內心的艱難,也正因如此,全社會也越來越關注自閉癥患者,并呼吁大家關注自閉癥患兒,關愛身邊的自閉癥患者。
希望有一天社會能夠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能用感恩的態度躺下,去真正為每一個人也為自己搭建這些橋梁。
作者&排版:夏夢馨
圖片來源:騰訊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