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制劑超百億藥企達8家,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目前,2018年A股年報已經收官,H股年報大多也已發布,筆者經過梳理發現,目前至少已有恒瑞、石藥、復星、步長、中國生物制藥、上藥、科倫藥業和華潤三九等八家藥企的藥品制劑收入在百億元以上,而在2017年及以前僅有3-4家,可見行業集中度在提升。
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推進、資本運作的成熟、藥企之間的合作及并購的日益頻繁,制劑超百億的藥企會越來越多,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
如2016年收入近百億元的復星醫藥、華潤三九在2017年順利躋身藥品制劑企業“超百億俱樂部”;2017年制劑收入近百億的石藥集團、科倫藥業2018年均超過百億。
其中石藥集團2018年收入達到165.53億港幣,約合140.70億元人民幣(匯率以0.85計)。而目前制劑收入接近的百億的白云山等企業也有望在未來一兩年進入藥品制劑企業“超百億俱樂部”行列。
八家藥企藥品制劑收入基本情況如下:
注:數據來源于各上市公司年報,本表僅為藥品制劑收入。其中,復星醫藥是藥品制造與研發收入剔除少量原料藥和中間體核心產品數據推算;科倫藥業根據輸液和非輸液制劑收入推算;石藥集團匯率以0.85計,下同;毛利相關數據未獨立披露,為推算數據。供參考。
藥品制劑百億藥企產品線大比拼
治療領域分布特征:腫瘤或心腦血管用藥均有涉足
八家企業主要產品線涵蓋的治療領域都較為豐富,但同時也各有側重。
通過對比發現,這些企業大多涉足心腦血管/抗腫瘤兩大治療領域,要么這兩個治療領域為企業貢獻了較多的業務收入,要么正在積極布局。可見,這兩類藥品是企業做大規模必不可少的產品線。
其實,這與我國疾病譜現狀有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染病、寄生蟲病為主導的疾病譜已經被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所取代,成為當前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因此,我國市場用藥的需求也從以抗菌藥、抗病毒類的抗感染用藥為主轉變為以心血管和腫瘤藥為主。
雖然八大藥企產品線大多均涉及心腦血管、抗腫瘤用藥,但涉及的治療領域也有各自側重點。其中,石藥集團在心腦血管和腫瘤均有重磅產品;步長制藥心腦血管疾病為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而恒瑞醫藥收入則主要來自于腫瘤用藥。
上海醫藥、中國生物制藥、復星醫藥在消化系統及代謝具有明顯優勢,上藥的培菲康,中國生物制藥的潤眾、天晴甘美,復星醫藥的阿拓莫蘭等也是行業的領先品牌;華潤三九在呼系統用藥999感冒靈系列,皮膚用藥999皮炎平、順峰康王等品種是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科倫藥業則是我國輸液行業的領軍企業,占企業制劑收入的近8成。
注:根據來源于年報/業績報告整理,供參考。
收入分布:以個別治療領域為主的“多點開花”
除華潤三九、科倫藥業和石藥集團未按治療領域/疾病類別統計收入外,其余五家百億級制劑藥企均有所統計。
通過數據分析來看,步長制藥以心腦血管疾病用藥為主,占企業收入的比例在80%以上;中國生物制藥以消化系統用藥(注:以肝病用藥為主)、恒瑞醫藥以抗腫瘤用藥為主,重點治療領域貢獻較為突出,占企業制劑工業收入40%以上;相對而言,上海醫藥和復星醫藥較為分散,最大治療領域貢獻的收入略超20%。但這五家百億級制劑企業中份額超過5%(及對應收入在億元以上)治療領域均不少于4個。
可見,各大百億制劑藥企呈現以個別領域為主的“多點開花”的特征明顯。
注:數據根據各藥企年報/業績報告整理,供參考。
過億品種實力大比拼:均在10個以上
這些企業制劑收入超過百億的品種數量眾多,均在10個以上。
中國生物制藥過億單品的數量達32個,上海醫藥過億產品以31個據第二位,復星醫藥過億品種有29個,華潤三九的過億品種有22個;恒瑞醫藥、石藥集團、步長制藥和科倫藥業保守估計過億品種也在10個以上。
注:信息來源于年報,部分企業為估計數據,供參考。
藥品制劑百億藥企營銷推廣工作大比拼
銷售模式大比拼:自營為主,招商代理為輔
這些制劑過百億的企業,銷售模式大多采用自營+代理銷售的模式。一般而言,藥企要做大做強都離不開這種模式:將優勢區域納入自建隊伍進行銷售,那些自建隊伍銷售成本高、難啃的區域丟給其他營銷公司代理銷售。
注:根據企業年報整理,供參考。
銷售人員&銷售費用大比拼
從各企業銷售人員隊伍來看,都具有較為龐大的銷售人員隊伍。其中,超過萬人的有上海醫藥、中國生物制藥和恒瑞醫藥,復星醫藥和華潤三九的銷售人員隊伍也在4000-4500人之間。
這些大企業在銷售費用方面也不吝嗇,費用均在45億元以上,銷售費用占比大多在30%以上。步長制藥則一貫的銷售費用占比高企,雖然較2017年超過60%有所下降,但仍在55%以上。
注:數據來源于各企業年報,其中上海醫藥、復星醫藥、科倫藥業未披露單獨的藥品制劑銷售費用和銷售人員,根據一定比例推算;石藥集團銷售費用根據一定比例推算,供參考。
藥品制劑百億藥企藥品未來發展潛力大比拼
研發費用大比拼
研發費用投入是企業研發新產品及未來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從研發人員隊伍和研發投入情況來看,恒瑞醫藥和中國生物制藥遠遠領先于其他企業。
此外,從研發投入占當年銷售收入占比情況來看,也僅有恒瑞醫藥和中國生物制藥超過了10%。華潤三九以成熟的OTC品種為主。
注:數據根據各企業年報整理,科倫藥業、復星醫藥為整個企業的研發人員和研發費用投入供參考。
研發優勢&報告期研發成果大比拼
除華潤三九和步長制藥外,其他幾家企業的研發能力均處于我國醫藥行業的第一梯隊,年研發投入均在10億元以上,具有明顯的研發優勢。
相比而言,在新藥研發方面,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和石藥集團的優勢更為明顯。
注:根據各企業年報整理,供參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