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拓講基因 預知未來,才能改變未來, 從這里開始了解關于基因的一切。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有焦慮或抑郁。表現為失眠、食欲降低、體重改變、精力憔悴、難以集中注意力,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
在精準醫療時代下,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都與基因的變化有某些關聯,近日研究者發現某些基因突變會改變我們調節情緒的能力,這也就為焦慮和抑郁的精準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某些人比普通人更容易焦慮的原因可能跟其基因與環境的互動方式。而有些患有焦慮或抑郁癥的人對治療響應效果更好。
在一項發表于PNAS的研究(Insula serotonin 2A receptor binding and gene expression contribute to serotonin transporter polymorphism anxious phenotype in primates)中,科學家們在狨猴中發現特定的大腦機制,可能解釋5-羥色胺轉運基因(調節情緒和壓力反應的關鍵基因)是如何影響我們對所受威脅的響應方式。
此前來自劍橋大學的Andrea Santangelo博士在狨猴的研究中發現,攜帶該基因特定突變能夠決定狨猴對模棱兩可的刺激產生高威脅或低威脅的感受。對于個體來說,這叫“特質焦慮”。
對人類來說,高特質焦慮會進一步發展為焦慮和情緒障礙,而5-羥色胺轉運基因上發生的基因突變已經被證實與這些情緒障礙有越來越大的關聯。
在劍橋大學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該基因的突變甚至也會影響特定藥物對狨猴的效果。具體來說,攜帶與高焦慮傾向相關基因的個體在服用常用抗抑郁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SSRI)后,面對威脅時會立刻變得更加焦慮。這種所謂的“基因焦慮”在很多患者的早期治療階段非常常見,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這些病人對SSRI藥物響應效果不理想。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揭示了5-羥色胺轉運基因發生的突變是如何影響一種叫“2A型受體”的特定5-羥色胺受體在特定大腦區域的數量的。攜帶與高焦慮傾向相關基因的個體該類型受體數量更少,因此會影響5-羥色胺相關藥物的作用。
5-羥色胺轉運基因(SLC6A4)發生的基因突變讓個體對特定疾病的易感性更高,并且會改變藥物治療的效果。研究者近期發現的狨猴SLC6A4基因重復區域 (AC/C/G和CT/T/C) 的序列多態性與個體的特質焦慮差異、基因表達以及對抗抑郁藥物反應的差異有關。這些多態性所產生的影響機制尚未明了,但5-羥色胺起作用的一個重要調節因子是5-羥色胺2A型受體(5HT2A)。
因此,研究者嘗試將5HT2A的結合勢能(BP)與RNA的基因表達情況聯系起來,而實驗是在16個在受到人類攻擊威脅時對5HT2A拮抗劑有反應的SLC6A4基因分型的狨猴中進行。結果發現對于焦慮相關突變AC/C/G純合的個體來說,5HT2A的結合勢能和基因表達在右后腦島區有所下降。
在通過藥物對5HT2A拮抗后,同一批AC/C/G純合的狨猴對人類攻擊威脅產生了增強的焦慮相關、劑量依賴的反應。但對于CT/T/C的個體,則無效果。
基于非依賴于SLC6A4分型的體素分析發現,相鄰的右前腦島和腦島proisocortex區(大腦皮層的一個區域)的5HT2A結合勢能與焦慮評分負相關。此外,在兩個腦區5HT2A拮抗后,5HT2A結合勢能都能很好地用于預測急性情緒反應大小和方向。
該項研究表明,SLC6A4重復區域的基因突變能通過影響與內感受及情緒出現相關的大腦區域的神經化學物質來影響焦慮類型,這對于調節威脅相關的情緒反應至關重要。
因為近期靶向5-羥色胺2A型受體的藥物被應用于焦慮和情緒障礙的治療,因此未來在使用這類型藥物時,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了解個體的5-羥色胺轉運基因的突變情況就很重要。
相關受體降低的大腦區域為腦島皮質,該區域是整合感受信息的交匯點,匯集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認知信息形成感覺和自我意識,以幫助大腦做決定。
該項研究表明,認知行為治療(CBT)能夠通過控制身體感覺幫助那些SSRI藥物無效的患者。
每三個受焦慮和抑郁困擾的人中就有一個對抗抑郁類藥物無反應,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治療方法來幫助這部分人群提高生活質量。該項研究表明我們體內DNA的差異能夠幫助判斷我們誰對這些藥物有效,而誰又需要另尋他方。
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來實現。
文章來源:醫學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