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節,也是油膩集中爆發的時節。
酒肉吃多了,氣氛升溫了,肚子里的油膩就忍不住冒泡了。
網上流傳著中年油膩男判斷標準,比如愛戴各種串,愛用保溫杯泡紅棗加枸杞等等。不過要我看,這些也不見得準確。
真正的油膩中年到了春節,就三大愛好:
勸嫁、勸酒、勸跳舞。
勸女人出嫁,勸男人喝酒,勸孩子唱歌跳舞。
這種油膩,不分男女。說是“油膩中年”,其實也不公平。油膩老年、油膩青年,照樣不少。很遺憾,中國人里恐怕還很有一些這樣油膩的人。
輕度的油膩,大部分時候引發的也就是一些尷尬。大家也不愿意多評論什么。但有些重度油膩,干脆就讓人惡心了。
油膩者的價值觀是很純粹的,概括起來也基本就是三句話:
孩子主要是展示品。
女人主要是商品。
男人主要看“酒品”。
孩子主要是展示品,所以每到聚會特別是逢年過節時,總得讓他們表演一番才行。
語文好的表演一下背詩詞;數學好的表演一下背圓周率;才藝好的,表演一下唱歌跳舞吧;口條好的,說幾句吉祥話吧。
啥都不好的,哎哎哎,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所以說起來,馮小剛讓《芳華》主演苗苗跳舞,還是把她當自己家孩子呢。
所以,哪怕是陳道明懟了現場起哄要看的人,哪怕苗苗確實穿了高跟鞋不方便跳舞,把鞋子脫了也還是得跳。
家長永遠是為你好的。大家的面子,也是不能駁的。
你不能說大家對你不好。但唯一的問題是:要表演跳舞的苗苗,要表演唱歌表演背誦詩詞的孩子們,沒人征詢過她的意見。
02.
這第一類油膩,還是最輕度的。
第二類,“女人主要是商品”。或者,說得直白點吧,女人就是子宮。
所以,見到未婚女青年就要和你說,女大當嫁啊,趕緊找個人嫁了吧。
談男朋友了嗎?什么,沒談?那還不抓緊談,你也老大不小了!什么,談了兩個月他還不想結婚?不想結婚就是耍流氓!趕緊分了,讓你爸媽給你相親相一個好的。
什么,你不喜歡?由得你不喜歡么?你爸媽還等著抱外孫呢。
“我可告訴你,今年沒男朋友,你就別回來過年了。老子丟不起這個人。”——這句話,我從身邊女生的轉述里,聽到過不止一回。
所以,已婚的,你也一定要把這筆買賣算得門兒清。像山東衛視春晚上那樣,算出來老婆比保姆還便宜,“我花了四萬塊錢買了她21900天,平均一天才合1.826(元)”的,那當然是大賺特賺了,當然要大聲宣揚了。
(截圖來自微博號“激情女大學生”)
“我這一天花不到兩塊錢,有什么理由不愛她”。這么天經地義的道理,你憑什么反駁?
什么,你不幸福?幸福是什么,幾塊錢一斤?
03.
至于男人,那主要看“酒品”。
你知道么?酒文化可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怎樣的人是“酒品”好的人呢?化用馬季的順口溜來說吧: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酒品我培養;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酒品我放心;能喝一斤喝一桶,這樣酒品提副總。
不用酒來自殘,我怎么知道你是我的人呢?
在他們看來,
不陪領導喝好,那你肯定進步不了。
不陪長輩喝醉,那肯定是你的不對。
不陪朋友喝倒,那你這兄弟不能交。
所以,你看到幾天之內,浙江金華、陜西寶雞……喝死了好幾個人,也就沒什么不能理解的了。
所以,你看到有人頭頂酒杯跪在王書記面前說,不喝我就不起來,也就沒什么特別詫異的了。
我不知道這是哪門子傳統文化。
我只知道,在《漢語大詞典》里,“糟粕”這兩個字原本的意思就是“酒滓”。
一杯酒背后,總免不了有些糟粕。
04.
說到底,嫁人、喝酒、唱歌跳舞,都不見得是壞事。但嫁不嫁人,喝不喝酒,要不要唱歌跳舞,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
不嫁人,不喝酒,不唱歌跳舞,人家自己喜歡,和你有什么干系呢?
表面上,這些油膩是因為沒有分寸感。他們不懂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懂得尊重別人——無論是男人,女人還是孩子。當然,他們也不懂得尊重自己。
但要依我看,油膩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沒有自知之明。他們沒見過真正好的生活方式,也無法理解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看見不喝酒的男人,就覺得這怎么算得上爺們;看到二三十歲的女生不嫁人,更覺得好像她家的天塌了一樣。
他們習慣了自己單一的生活方式,并認為這種習慣就是天經地義。所以,他們也是沒辦法發覺自己油膩的,是不會覺得自己過分的。
身處習慣性思維之中,估計也都難免在有些事情上犯過油膩。但這不是繼續油膩、一直油膩的理由。
有些犯油膩的人,給他講講道理,他還是能意識到并且改變的。有些人,則是油瓶里浸得太久,完全聽不進道理的。
對聽不進道理的人,也有辦法。
一,讓他們繼續過自己的油膩生活。
“你喜歡跪著就跪著吧”——王書記
二,讓他們不要干擾別人的清爽生活。
“你TM沒看過跳舞啊”——陳道明
要讓我說,這句TM才真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