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日上午,我去表妹家,正撞見她在教訓三歲的寶貝兒子帥帥。
原來,剛才有鄰居大姐來串門,表妹和大姐一邊聊天、一邊逗弄幾個月大的女兒,在短短二十幾分鐘的時間里,帥帥無數次地跑到她們跟前搗亂、插話、惡作劇。
他一會兒拿個魔方讓鄰居幫忙擰一擰,一會兒又拿根晾衣桿在客廳里“耍猴棍”,表妹說他也不聽。
后來,一不小心,晾衣桿戳到了鄰居額頭上,劃出了一道血痕,表妹趕緊手忙腳亂地找創可貼,鄰居說:“沒事沒事,我家里有,我先回去了。”
說完,捂著額頭匆匆離開 ,弄得表妹特沒面子,感覺臉都被帥帥丟盡了,越想越生氣,于是拽過兒子一頓胖揍。
“以前帥帥是個挺乖的孩子啊,可是,自打我生下女兒后,他就變成了‘人來瘋’,這一天天的鬧騰,快要把我氣死了”!表妹哭喪個臉說。
看著一旁委屈落淚的帥帥,我并不認同表妹的話:“先別給孩子貼上個“人來瘋”的標簽,你反思一下,是不是因為有了女兒后,全家人都把關愛集中在了女兒身上,讓帥帥感覺受到了冷落,所以,才用一些特別的方式引起你們對他的關注呢?”
2
其實,類似帥帥這樣的情況,在二胎家庭中是比較普遍的存在,我身邊幾個有了二寶的同事,也面臨著同樣的苦惱。
同事小A說,她家大寶兩歲半,自打她生下二寶后,發覺原本聽話懂事的大寶越來越不可理喻了,經常是二寶睡覺時,大寶就在屋子里各種鬧騰地蹦蹦跳跳、或者大聲地拍手唱歌,全然不顧大人們地勸說。
如果有誰批評他了,他干脆就坐在地上哭鬧起來,弄得大人們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尤其是家里來了客人后,大寶的行為更是變得有恃無恐了。
同事小C則在懷孕期間就給大寶做足了功課,提前打了預防針,她告訴大寶:媽媽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寶寶,是你的弟弟妹妹,將來你們要相親相愛,你是姐姐,要處處謙讓弟弟妹妹。
大寶也答應了將來一定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可是二寶一生下來,大寶就全然忘記了先前的“承諾”,看到奶奶抱著妹妹,她大聲抗議:“那是我奶奶!”看到媽媽給妹妹喂奶,自己也要上前假裝吃上兩口,反正是處處要在大人面前標榜自己的存在。
3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在兩歲左右獨立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會想方設法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這就是“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
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的這種“自我中心”的表現欲望很容易就能得到滿足,畢竟,家里的兩個大人、四個老人每天都圍繞著他一個寶貝各種噓寒問暖,哪兒還會有照顧不周的地方。
可是,近幾年,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許多家庭里迎來了二寶的降生,這個新生的、脆弱的小生命需要全家人更多的呵護和關照,于是,那個早已經學會了自己獨立吃飯、穿衣、睡覺的大寶,就會有意無意地被家里的大人們疏忽和無視。
從一個以前備受寵愛的“小皇帝”,到有了弟弟妹妹后的被“邊緣化”,這種心理落差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是巨大的,從而產生很強的心理波動。
再加上這個年齡段他們自我意識地不斷增長,對新事物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當家里有“新面孔”出現時,那種“陌生感”給孩子帶來了新鮮和刺激,會讓孩子更加興奮,他們渴望得到關注,以顯示自己的存在。
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尚小,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他們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不會用正確地方式表達想要被呵護的愿望,所以,就會做出各種“人來瘋”的舉動。
只不過孩子的這種表現,常常令父母在客人面前倍感顏面掃地、尷尬不已,其實,“瘋”只是成人用自己的標準給孩子貼的標簽,因為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行為就應該行事得體,處處表現得彬彬有禮。
4
所以,對于有了二寶的家庭,如果發覺一向很乖的大寶如今卻變得有些不聽話、更淘氣、更喜歡表現自己了,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別輕易地給大寶扣上“人來瘋”的帽子。
其實,他們只是因為父母無心地疏忽,以為自己不再被愛了,從而造成心里的不安,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而已。
這就需要家長在倆個娃之間搞好情感平衡,不要因為照顧二寶而冷落了大寶,多給大寶一些愛和重視,努力降低大寶的危機感。
網上,有一段視頻,里面那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家有二寶的父母學習下
視頻里,大寶看見二寶在喝奶,自己也嚷著要喝,媽媽并沒有責怪他,而是順著他,也給他沖了一杯,一段時間后,可能大寶自己也覺得不是那么好喝,就不再喝了。
其實,大寶這樣做,只是在維護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在他看來,老二有的,自己也要有,證明媽媽還是愛他的,只要媽媽愛他,他就不會覺得二寶搶走了媽媽,內心也會放心很多。
在老大和老二搶玩具的時候,媽媽也沒有粗暴地制止老大,而是告訴他:“小寶年紀小,不會玩這個玩具,你是哥哥,可以教教弟弟”。
這樣一來,大寶既找到了當哥哥的感覺,二寶也可以一起玩,更重要的是讓大寶知道了:媽媽并沒有因為二寶的到來而減少對自己的愛,那樣大寶就會很安心,不再排斥弟弟,并且會更加愛護弟弟。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有智慧,既照顧好了二寶,也維護了大寶的安全感。
5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里,當大寶和二寶發生爭執時,父母往往會不問緣由地要求大寶必須謙讓二寶,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大寶來說很不公平,畢竟,每一次的爭執不一定都是大寶的錯,如果父母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時間久了,很容易造成大寶內心的不安全感,他們會疑惑父母是不是不愛我了?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里,馬舒雅的兒子愛登搶姐姐米雅的木馬時,因為搶不過,就咬了姐姐一口,馬舒雅并沒有因此責怪姐姐為什么不謙讓弟弟,而是讓兒子愛登向姐姐道歉,批評他不應該跟姐姐搶東西。
雖然節目開播后,馬舒雅因為女兒米雅的自理能力不強,屢被觀眾質疑教育方式有問題,但是,她在對待兩個孩子爭執時的一視同仁卻值得點贊。
的確,二胎時代,如何照顧老大情緒這個問題,就連明星也是繞不開的:
張亮曾經在兒子天天8歲生日這天在微博留言,感謝兒子對妹妹的照顧,感謝兩個孩子讓他這個父親收獲了更多的快樂!
林志穎經常以雙胞胎兒子的名義給老大kimi送禮物,目的就是讓kimi知道,爸爸媽媽并沒有因為兩個弟弟的到來而冷落他,爸爸媽媽永遠愛他。
伊能靜的妙招則是讓兒子哈利當二寶的老師,并經常夸贊哈利,這樣做不但讓哈利覺得受到了重視,同時二寶也得到了哥哥更多的關愛。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想要孩子內心建立起十足的安全感,父母就要對孩子保持持續穩定的關愛。
所以,家有二寶的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大寶身心發展的規律,練就敏銳的觀察力,讀懂孩子內在的心意,給予準確及時的回應。
記住:孩子“人來瘋”的行為,其實是在告訴你——“我在這里,我很重要”!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