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美食聞名的wuli大天朝,吃貨大行其道,不僅網上涌現了一大批通過做美食、品美食來圈粉的網紅吃貨,甚至連央視爸爸都親手操刀,制作了一系列美食紀錄片為吃貨正名。
不過吃貨雖多,但有文化的吃貨我只服一個,那就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東坡——一個人生簡歷中寫滿了美食和文化的神奇男子。
林語堂先生曾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為什么要會心一笑?了解了蘇東坡的人生,你就明白了。
蘇東坡也就是蘇軾,在上期歐陽修:史上第一個被老板“貢”養的員工一文中,我們提到歐陽修生平好做伯樂,多才多藝,詩、詞、書、畫、散文樣樣精通的蘇軾便是他發掘的千里馬之一。
然而蘇軾并沒有歐陽修那么好的運氣,雖然有高人氣的歐陽修為他做口碑宣傳,打響了他在北宋文藝圈出道的第一炮,但由于蘇軾為人實在太過灑脫不羈,說話做事“管不住嘴”,因此,他得罪的人都能組成一支足球隊了。
蘇軾的詩文也秉持了他做人的一貫傳統:雖嬉笑怒罵之詞,皆可書而誦之。從身邊好友到政敵對手,乃至皇帝,蘇東坡管他是誰想懟就懟。
公元1079年,蘇東坡就因為這種耿直屬性,遭遇了宋朝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
起因在于他給皇帝寫的一封《湖州謝表》,因為表中個人感情太過濃厚,被人過度解讀。說他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妄自尊大,對皇帝不忠,甚至還扒出了他過去的一些黑料。
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新官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還沒來得及喝口終南山泉就被逮捕下獄,吃了103天牢飯,還差點被砍頭,后來多虧王安石說好話才被放出來。
可能終于意識到自己這張嘴在官場上,太容易禍從口出了,蘇東坡開始為自己的嘴考慮別的用途,那就是用來嘗遍天下美食。
“烏臺詩案”事件后不久,蘇東坡被貶黃州,解鎖新地圖的同時,還解鎖了美食的N種吃法,“東坡肉”就是蘇軾在被貶黃州時的發明。
作為被貶公務員,蘇東坡的待遇自然比不得從前,再加上慣常愛吃的牛羊肉黃州很稀缺,于是他就轉而摸索出了一套烹食豬肉的獨特方法,還專門作詩一首贊美當地的豬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飲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頌》
后來調任杭州太守,蘇東坡修蘇堤,興水利,深受百姓愛戴。連帶著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為當地的一道名菜。
除東坡肉外,東坡先生的“菜譜”上還有許多名菜,東坡魚,東坡羹,東坡肘子等....凡是會跑的動物都被他吃了個遍。
可能在蘇東坡的眼里,世界上的東西只有兩類: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這不,有毒的河豚他都沒放過: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可以說是用靈魂在吃了,不過肉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有一次,蘇軾就因為吃太多肉得了嚴重的痔瘡,還患了紅眼病,大夫勸他少吃油膩少吃肉,多喝點終南山泉解辣化膩。他卻說:我可以接受,但我的嘴巴不答應。眼睛得病,跟嘴巴又沒關系。
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在美食面前,一切攸關生死的大事都無足輕重,我就是個管不住嘴的大吃貨,大夫你能拿我怎么辦呢?!大夫拿他沒辦法,開了些藥就走了。
可中藥太苦難以下咽,于是蘇東坡把藥材茯苓和黑芝麻混在一起,一道口感倍兒棒的東坡藥餅又問世了。
生病的時候雖然常管不住嘴,但平時老蘇還是比較注重養生的,他的好基友佛印是個清心寡欲的和尚,兩人經常參禪研究素食,東坡豆腐、東坡羹就是他倆的杰作。
除做菜外,蘇軾對釀酒和水果也很有研究,被貶黃州時,他用自家種的大麥釀酒,不過技術不咋地,一家人喝了常拉肚子。
流放惠州時,他又和荔枝一見如故,也不怕上火,一吃就停不下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后來蘇軾又被貶惠州,那是個比黃州更偏遠荒涼的地方。蘇軾在這里住了三年的茅屋,肉自然是吃不上的,只好啃啃羊骨頭。他發明的火烤羊脊骨的獨家吃法,后來被人們改造成了羊蝎子火鍋。
正當蘇軾在一頓頓饕餮大宴中適應了惠州的生活時,朝廷很快就奪走了他的荔枝和羊骨頭,把他發配到海南儋州。
那時候的海南島可不像今天這樣,是旅游圣地人間天堂,在宋朝人眼里,去海南跟去奈何橋沒什么差別。然而蘇軾并沒有太在意,他甚至把海南當做第二故鄉,因為這里的生蠔實在太好吃了!
他在給自己兒子的信中寫道:“海南有這么好吃的生蠔,你可千萬不要讓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不然他們要是爭著來海南,會把我的美味分走的。”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對自己愛吃這件事,蘇軾供認不諱,不僅自稱“老饕”(貪吃的老頭),還調侃自己“自笑平生為口忙”,可謂對自己吃貨人生的高度概括。
但既能作詩又能燒菜,既會賦詞又會釀酒的吃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了,不愧是最會吃的文學家,最會寫詩的美食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也不過如此了吧!
◆ ◆ ◆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