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點半不見不散
好的婚姻里,都只有一個女主人
2018.5.18
1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趙雷和李丹本是讀書時就相識的恩愛情侶,畢業就順理成章結婚了,沒靠家里人資助,二人勉強在哈爾濱買了一套一居室。
在趙雷老家辦完婚禮后,趙雷媽媽就跟著他們回哈爾濱了。
房子本來就擁擠不堪,但婆婆非要跟他們一起住,無奈只能在臥室添置了一張單人床。
但沒想到的是,新婚之夜婆婆就穿著睡衣睡到了夫妻的雙人床上,這一睡,一直睡到三年后換兩居室。
尷尬的是,兩人新婚之夜是在樓下賓館度過的,之后因為和老人同住不方便,夫妻生活基本就沒有了。
本以為換了兩居室,這樣的窘境就能擺脫,可婆婆再婚后帶著繼父繼續和他們同住,經常不敲門就進入小倆口的臥室,找各種借口監視他們,不讓他們要孩子,因為怕將來離婚麻煩,她還得帶孩子。
婆婆強勢入住,兒媳婦選擇忍讓,一忍就是三年,當事人趙雷的態度呢?
“我只有這一個媽,她來投靠我,我不能讓她出去住,房子再小,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是能讓母親依靠的家。”最終小夫妻只能選擇協商離婚,擺脫這段“非典型”婚姻。
都說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卻又千百種。如此尷尬又特殊的婚姻可能不常見,但是無數婚姻里,婆婆的越界,老公的隱忍,卻是常態。
“好的婚姻里,都只有一個女主人。”有時候,打敗婚姻的不是小三,而是婆婆。
2
人們常說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何謂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燉了個雞湯,端到孩子家時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
龍應臺在《目送》里寫到:她送兒子去上學,目送兒子登機,兒子一路走到聲影消失,都未回頭。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相聚,唯有母愛,指向別離。
做媽媽,是一場盛大的退出。你一路追,一路趕,卻只能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
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
多少中國媽媽,一直以來將兒子視為重要的情感寄托,一旦兒子結婚后,多出來媳婦和她爭奪兒子的愛,這種情感的缺失會令她們心里失衡,家長的權威讓婆婆依然強勢地試圖在兒子的小家做女主人,事事干預,處處插手,缺少最基本的禮貌和界限感。
武志紅教授說過:“婆媳關系聽上去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系,卻忽視了本質——這是婆婆、媳婦和兒子的三角關系。”
婆媳關系的核心是兒子,不是婆婆和媳婦。可很多男人沒有意識到這點。
就像趙雷,面對母親對媳婦的刁難和欺負,采取的態度一直是讓媳婦去忍讓和討好,當媳婦終于有一天崩潰了,也就是這段婚姻結束的時候。
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處理婆媳矛盾的最佳人選,逃避責任,態度軟弱,只是無奈離婚,妄想母親能醒悟。
如果兒子在婆媳關系中缺席了,那么婆媳之間是很難相處好的。
3
表姐生完孩子后,婆婆過來幫忙照顧,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整個家像火藥桶,充斥著火藥味。
婆婆洗澡,讓兒子去拿內衣送進浴室,洗完穿著內衣在屋里大搖大擺飄搖而過;
表姐晾在陽臺的衣服不見了,自言自語找不到,婆婆直接說嫌棄東西太多給扔了;
婆婆在表姐面前總是無意提起,姐夫的初戀女友人很漂亮,家庭條件好,人又聽話……
表姐為此找姐夫理論,姐夫不是袖手旁觀,就是語重心長地說到:“我只有一個媽”、“我媽對我這么好,你也要對她好一點”、“她是我媽,我也沒辦法”、“別和她計較”......
爭執和糾纏的日子久了,表姐累了,也失望了,現在已經搬回娘家住了。
就像伊能靜曾接受采訪時提到過那段著名的婚姻: “我活了三十年,一個人起身,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抱著貓兒望著太陽發呆兩小時......那些生活細節對于我,是構成整個人最重要的成分,甚至是養分。要是你拿了我所有感官乃至24小時,對貓兒敏感不許養貓,到六點半要吃飯不許再寫作,“不要再看書了,要不然菜涼了!”我會慢慢……慢慢失去自己......”
這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無限透支下去的,特別是愛情。
婆婆的越位,把我們的愛情透支了。
4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美食作家文怡的故事,
她生了二胎后,請父母過來照顧二寶。
父母來之前做了聲明:法定節假日和周末要休息,去醫院開藥的時候要休息。每到周五,兩位老人吃完飯就趕著回家。
文怡勸他們別回去了,就在自己家里休息。姥姥不答應,說要回自己家。文怡不解:不是有地方住嗎?
姥姥說:那怎么能一樣呢?你們的家現在是我們倆的工作單位,你們提供的住房只是員工宿舍,我們自己的家才是家。
不得不說如果天下婆婆都有這樣的覺悟,婆媳關系也不會是“天下第一難題”了。
如果長輩們,都能尊重子女的小家庭的獨立性,不大包大攬,凡事操心。把時間留給自己,培養自己的小愛好小興趣,享受晚年生活;
如果子女們,都能照顧好自己,努力經營自己的小家,不是凡事都要尋求父母幫助,也自然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接觸和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相互的。你付出什么,也會得到什么。
期待一份好的婆媳關系,無論婆婆還是媳婦,都要掌握好自己的分寸、身份和界限。
5
在西方國家,婆媳關系從來不是個了不起的問題。
因為西方人的價值觀是:夫妻關系第一重要,其次才是母子關系,婆媳之間的界線非常明確。
而在中國,父母的關系往往高于夫妻關系,母子之間如此之多的愛,糾纏而無理性,母親在兒子結婚后還如此深刻地介入他的生活。
就像武志紅教授強調過的,“婆媳關系成為中國最典型的困擾性話題也有一個前提:公公婆婆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相反,假若是岳父岳母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那么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麻煩將被岳父和女婿的困擾所取代。”
所以父母沒必要和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繼續住在一個屋檐下。
與其住在一起互相忍受兩代人的矛盾,不如各自保持獨立性,相隔一碗湯的距離。
畢竟,每個幸福的婚姻里,都只有一個女主人。
作者:今出川幸子,久久小魔仙平臺特約作者,久久小魔仙,有書專欄作者,足跡遍布幾十個國家,撰寫了大量情感、婚姻、親子美文,她的文字感動了無數人,很多人因此改變了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