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為典型的肉質根植物,它的韌皮肥厚且呈海綿狀,其吸水能力是其他樹種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如用養護其他樹種的方法來照料銀杏,十有八九都難以成活。
因此根據銀杏的生長特性,結合養護經驗,概括成以下口訣:
選得銀杏細掂量,用土忌肥忌粘壤;素沙栽培有學問,通風透氣發根強。
初栽樁坯莫澆水,見有新葉也不忙;平時少噴葉面水,樁體最怕水淋淌。
特別"關照"無必要,天將降雨便是量。發現新葉萎蔫時,切莫誤當失水相;
若是再將水來補,便是雪上又加霜。遇此情形先別急,離土三日陰處晾;
韌皮患否色分明,病患邊緣更明朗。患部水漬綿腐狀,尋根究底辨方向;
利器剖剔莫留情,刮凈患皮再放晾。高錳酸鉀先水洗,再用甲基托布津;
最好加點生根劑,掌握濃度和劑量。化學制劑各有別,說明書上見端詳;
浸泡時間知長短,只需一晝一夜長。待得藥液全吸盡,桐油涂遍創口上;
余下藥液清盆缽,重把樁體放中央。素沙深植且高培,盆沿欠高加圈框;
這里重復說一句,還是不必澆水忙。待到新芽展開日,再澆底水要控量;健樁長得根滿盆,換盆換土換摸樣。
檉柳盆景的養護之道
施肥:金錢松在生長期中除雨季及盛夏以外,每月可施稀薄餅肥水一次,腐熟糞肥稀釋施用亦可。修剪:金錢松萌發力強,枝葉生長亦快,春季萌芽時,可及時摘去不需要的芽。枝葉伸展后,也可根據造型的需要,隨時剪除多余的枝條。
病蟲害防治:金錢松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莖腐病和松落葉病;主要蟲害有袋蛾。猝倒病發生在幼苗期,可用70%敵克松700倍液噴灑防治;莖腐病的防治,除土壤消毒外,也可用70%敵克松700倍液噴灑防治。袋蛾的防治,除及時摘去袋囊外,對幼蟲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之。
四要一要多見陽光,最好把它放在向陽通風處,空氣干燥時可于早晚往葉面上噴兩次水。二要修剪,應在休眠期進行,以防止樹液流失過多,傷其元氣。三要冬天放在通風、向陽、溫暖、濕潤、無煙的房里養護。四要經常觀察,及時防治病蟲危害。
想養好雀梅盆景,主要要注意水、施肥、盆土、修剪及病蟲害防治這五個方面,下面介紹一些方法:
習性:三角梅為熱帶植物,喜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亦較耐干熱,耐旱,不耐寒冷,忌霜凍冬季溫度不得低于3-7℃。生長最適溫度為15℃,開花期最適溫度為15—30℃。三角梅是陽生植物,要求光照充足,光照充分則著花多。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干旱,忌積水,最適宜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
繁殖:采用扦插法,溫室扦插可在1-3月,選充實成熟枝條,插入沙床中。室溫25℃以下,約1個月生根,發根后即可上盆。若露地扦插可在花謝后進行。用20mg/L的IBA處理24小時,有促進插條生根的作用。對于扦插不易生根的品種,可用嫁接法或空中壓條法繁殖。
管理:栽培過程中要經常摘心,以形成叢生而低矮的株形。也可設支架,使其攀援而上。三角梅屬喜光植物,無論在室內或露地栽培,都要放置或栽培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春天發芽前進行換盆,夏季和花期要及時澆水,花后應適當減少澆水量,日常澆水以“間干間濕”為原則。生長緩慢期施1次肥,在旺盛生長期半個月施1次肥,花期增施幾次磷肥。開花期落花、落葉較多,要及時清理,保持植株整潔美觀。花后進行整形修剪,調整樹勢,將枯枝、密枝、病弱枝及枝梢剪除,促生更多茁壯的新枝,保證開花繁盛。大約5年左右可以重剪更新1次。冬季要控制澆水,使植株充分休眠,則來年春夏開花會更加花繁色艷。
二、喜酸性土壤,pH值6左右較適宜;遇堿性過強土壤會自下而上,逐漸葉黃枯萎,甚至死亡。
三、生理上缺鐵,葉綠素合成受影響,葉片會變小,呈黃白色。
四、一般能耐10℃以下低溫,但因杜鵑根部入土淺細,離表土近,不能耐炎熱。
五、由于根系纖細,吸水供應能力均差,怕旱怕澇,要在空氣濕度70%至90%時,才能生長良好。
六、澆水要恰如其分,如面濕底干,則根系受損,老葉早落;如積水爛根,則新葉白黃;花期缺水,花瓣軟垂;展葉期缺水,則心葉卷曲,葉色變黃。
七、氮肥不足,葉薄無光,枝條短瘦,花少而小;缺磷肥,部分葉片呈紅紫色且易落;缺鉀肥,老葉灰綠,葉緣黃綠,葉片出現斑點,最終變成褐色,以至焦枯落葉。
八、肥料過濃過足,則造成反滲透現象,須根因失水而萎縮,葉尖、葉緣均失去光澤,逐步變焦脫落。
九、通風不良,空氣閉塞,引起落葉。
十、怕雪襲霜凍,越冬以8℃左右為宜;如室溫過高,不能休眠,生理活動未減退,繼續大量消耗養分,則對翌年生長發育不利。
一般山水盆景都是放在室內或是會展中,多數人都會覺得山水盆景買回來放那就不用管了,其實山水盆景在陳設或展出期間也是要進行管理工作。栽植了植物的山水盆景還要像樹木盆景一樣,進行水、肥、土方面的管理。下面介紹一些管理的方法:
第一,沖洗掉落在峰體表面的塵埃或其他污物;
第二,為植物提供生存(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
第三,盆中貯存淺淺的一層水,表示有水的環境。山水盆景由于用土很少,容易干燥,如果澆水稍有疏忽,植物就會枯死,但也不能太濕,否則植物也易受澇而亡。
1 忌修剪不分品種 梅花是一種品種繁多的觀賞樹種,不同的品種有著不同的開花習性和萌芽發枝能力。在修剪過程中對不同的品種要有不同的修剪方法,對以短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金錢綠萼’、‘素白臺閣’等,要采取輕截緩放的措施,切忌因重剪而造成大量徒長枝的形成,無謂的消耗養分,影響開花數量、質量和開花效果。而以長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舞朱砂’、‘跳雪垂枝’等品種,就要重剪促進中長枝的萌發。 梅花的萌芽發枝力也因品種類型的不同而不同,真梅系的品種發枝能力強,故可適當重剪。杏梅類的品種如‘豐后’、‘淡豐后’等品種萌芽發枝能力弱,故多留一年生枝條并適當短截,盡量少重剪,否則幾年內不能恢復樹勢。 2 忌修剪不分樹齡 梅花是長壽樹種,樹齡可達幾百甚至上千年。不同生長時期的生長態勢不同,對其修剪的目的和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 幼樹生長旺盛,修剪時要以擴大樹冠、緩和樹勢和提早開花為目的,適宜輕剪。 成年樹枝條生長減緩、大量開花。修剪時要解決生長與開花的矛盾,平衡樹勢,改善通風透光狀況,維護良好樹形。因此修剪要逐年加重,對骨干枝要及時進行回縮更新。 衰老樹的修剪主要是保證樹干更新,此時修剪主要目的是樹冠復壯。修剪時及時重剪衰老干癟的老枝,切忌剪去新萌發的一年生枝條,要留住使其重新發育成骨干枝。同時對衰老樹及時加強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使樹勢較快恢復。 3 忌修剪不分長勢 梅花由于立地條件、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品種、同一樹齡的生長狀態也不盡相同。長勢旺盛的樹要適度輕剪,清理徒長枝和內膛枝增加通風透光度,以保證樹勢和樹形優美;長勢弱的樹要重剪,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后續生長,使其重新萌發新的枝條。總之要掌握強勢輕剪、弱勢重剪的原則。 4 忌修剪不分盆栽與地栽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既可作為庭院觀賞樹種又可置于盆中制成梅花盆景。兩種形式的修剪有著天壤之別,切忌一視同仁。 庭園地栽梅花相對于梅花盆景的修剪粗放許多,它是以樹木的自然生長為基礎,以樹冠健壯、樹形優美、開花繁密為目的,修剪時遵循有利于樹木生長的原則。 梅花盆景是將梅花通過修剪培養成我們想要的觀賞形態和姿態。修剪技法除了一般修剪方法外,還包括蟠扎、攀折撕裂、雕鑿等方法。 5 忌修剪不分季節 梅花修剪十分注重季節性,特別在初春梅花開花過后,消耗了大量營養,此時就需要立即對梅花進行修剪,切忌等到萌芽抽枝后再進行修剪,否則就影響當年的生長,削弱樹勢。有時還要進行冬剪保證梅花的開花數量和質量。不能有時間、有人力時就多剪,沒時間、沒人力的時候就不剪。此外,在新栽梅樹前最好對梅花進行適度修剪。因新栽梅花根系受損,養分吸收能力弱,如留下過多枝條,營養、水分供應跟不上,梅樹正常生長受到影響,輕則樹勢減弱,重則可能導致死亡。 6 忌修剪貪多求快 梅花修剪要周而復始、持之以恒,而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切忌進行一次重剪之后幾年之內不予理會,任其發展。否則梅花樹勢破壞、開花稀少甚至無花可賞而變成一棵毫無觀賞價值的雜樹。梅花根據每年的氣候環境變化、日常管理水平的不同生長態勢都有所變化,修剪時應根據當年的生長情況來確定修剪方案,要保證每棵樹樹形良好、次年開花繁密 |
梅花的修剪是保持梅花樹形、促進梅花正常生長、保證梅花正常開花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修剪不當,會導致梅花樹形凌亂、生長勢減弱、著花率降低,使其失去觀賞價值。因此修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忌修剪不分品種 梅花是一種品種繁多的觀賞樹種,不同的品種有著不同的開花習性和萌芽發枝能力。在修剪過程中對不同的品種要有不同的修剪方法,對以短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金錢綠萼’、‘素白臺閣’等,要采取輕截緩放的措施,切忌因重剪而造成大量徒長枝的形成,無謂的消耗養分,影響開花數量、質量和開花效果。而以長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舞朱砂’、‘跳雪垂枝’等品種,就要重剪促進中長枝的萌發。 梅花的萌芽發枝力也因品種類型的不同而不同,真梅系的品種發枝能力強,故可適當重剪。杏梅類的品種如‘豐后’、‘淡豐后’等品種萌芽發枝能力弱,故多留一年生枝條并適當短截,盡量少重剪,否則幾年內不能恢復樹勢。 2 忌修剪不分樹齡 梅花是長壽樹種,樹齡可達幾百甚至上千年。不同生長時期的生長態勢不同,對其修剪的目的和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 幼樹生長旺盛,修剪時要以擴大樹冠、緩和樹勢和提早開花為目的,適宜輕剪。 成年樹枝條生長減緩、大量開花。修剪時要解決生長與開花的矛盾,平衡樹勢,改善通風透光狀況,維護良好樹形。因此修剪要逐年加重,對骨干枝要及時進行回縮更新。 衰老樹的修剪主要是保證樹干更新,此時修剪主要目的是樹冠復壯。修剪時及時重剪衰老干癟的老枝,切忌剪去新萌發的一年生枝條,要留住使其重新發育成骨干枝。同時對衰老樹及時加強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使樹勢較快恢復。 3 忌修剪不分長勢 梅花由于立地條件、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品種、同一樹齡的生長狀態也不盡相同。長勢旺盛的樹要適度輕剪,清理徒長枝和內膛枝增加通風透光度,以保證樹勢和樹形優美;長勢弱的樹要重剪,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后續生長,使其重新萌發新的枝條。總之要掌握強勢輕剪、弱勢重剪的原則。 4 忌修剪不分盆栽與地栽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既可作為庭院觀賞樹種又可置于盆中制成梅花盆景。兩種形式的修剪有著天壤之別,切忌一視同仁。 庭園地栽梅花相對于梅花盆景的修剪粗放許多,它是以樹木的自然生長為基礎,以樹冠健壯、樹形優美、開花繁密為目的,修剪時遵循有利于樹木生長的原則。 梅花盆景是將梅花通過修剪培養成我們想要的觀賞形態和姿態。修剪技法除了一般修剪方法外,還包括蟠扎、攀折撕裂、雕鑿等方法。 5 忌修剪不分季節 梅花修剪十分注重季節性,特別在初春梅花開花過后,消耗了大量營養,此時就需要立即對梅花進行修剪,切忌等到萌芽抽枝后再進行修剪,否則就影響當年的生長,削弱樹勢。有時還要進行冬剪保證梅花的開花數量和質量。不能有時間、有人力時就多剪,沒時間、沒人力的時候就不剪。此外,在新栽梅樹前最好對梅花進行適度修剪。因新栽梅花根系受損,養分吸收能力弱,如留下過多枝條,營養、水分供應跟不上,梅樹正常生長受到影響,輕則樹勢減弱,重則可能導致死亡。 6 忌修剪貪多求快 梅花修剪要周而復始、持之以恒,而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切忌進行一次重剪之后幾年之內不予理會,任其發展。否則梅花樹勢破壞、開花稀少甚至無花可賞而變成一棵毫無觀賞價值的雜樹。梅花根據每年的氣候環境變化、日常管理水平的不同生長態勢都有所變化,修剪時應根據當年的生長情況來確定修剪方案,要保證每棵樹樹形良好、次年開花繁密。 |
梅花的修剪是保持梅花樹形、促進梅花正常生長、保證梅花正常開花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修剪不當,會導致梅花樹形凌亂、生長勢減弱、著花率降低,使其失去觀賞價值。因此修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忌修剪不分品種 梅花是一種品種繁多的觀賞樹種,不同的品種有著不同的開花習性和萌芽發枝能力。在修剪過程中對不同的品種要有不同的修剪方法,對以短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金錢綠萼’、‘素白臺閣’等,要采取輕截緩放的措施,切忌因重剪而造成大量徒長枝的形成,無謂的消耗養分,影響開花數量、質量和開花效果。而以長花枝開花為主的品種如‘舞朱砂’、‘跳雪垂枝’等品種,就要重剪促進中長枝的萌發。 梅花的萌芽發枝力也因品種類型的不同而不同,真梅系的品種發枝能力強,故可適當重剪。杏梅類的品種如‘豐后’、‘淡豐后’等品種萌芽發枝能力弱,故多留一年生枝條并適當短截,盡量少重剪,否則幾年內不能恢復樹勢。 2 忌修剪不分樹齡 梅花是長壽樹種,樹齡可達幾百甚至上千年。不同生長時期的生長態勢不同,對其修剪的目的和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 幼樹生長旺盛,修剪時要以擴大樹冠、緩和樹勢和提早開花為目的,適宜輕剪。 成年樹枝條生長減緩、大量開花。修剪時要解決生長與開花的矛盾,平衡樹勢,改善通風透光狀況,維護良好樹形。因此修剪要逐年加重,對骨干枝要及時進行回縮更新。 衰老樹的修剪主要是保證樹干更新,此時修剪主要目的是樹冠復壯。修剪時及時重剪衰老干癟的老枝,切忌剪去新萌發的一年生枝條,要留住使其重新發育成骨干枝。同時對衰老樹及時加強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使樹勢較快恢復。 3 忌修剪不分長勢 梅花由于立地條件、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品種、同一樹齡的生長狀態也不盡相同。長勢旺盛的樹要適度輕剪,清理徒長枝和內膛枝增加通風透光度,以保證樹勢和樹形優美;長勢弱的樹要重剪,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后續生長,使其重新萌發新的枝條。總之要掌握強勢輕剪、弱勢重剪的原則。 4 忌修剪不分盆栽與地栽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既可作為庭院觀賞樹種又可置于盆中制成梅花盆景。兩種形式的修剪有著天壤之別,切忌一視同仁。 庭園地栽梅花相對于梅花盆景的修剪粗放許多,它是以樹木的自然生長為基礎,以樹冠健壯、樹形優美、開花繁密為目的,修剪時遵循有利于樹木生長的原則。 梅花盆景是將梅花通過修剪培養成我們想要的觀賞形態和姿態。修剪技法除了一般修剪方法外,還包括蟠扎、攀折撕裂、雕鑿等方法。 5 忌修剪不分季節 梅花修剪十分注重季節性,特別在初春梅花開花過后,消耗了大量營養,此時就需要立即對梅花進行修剪,切忌等到萌芽抽枝后再進行修剪,否則就影響當年的生長,削弱樹勢。有時還要進行冬剪保證梅花的開花數量和質量。不能有時間、有人力時就多剪,沒時間、沒人力的時候就不剪。此外,在新栽梅樹前最好對梅花進行適度修剪。因新栽梅花根系受損,養分吸收能力弱,如留下過多枝條,營養、水分供應跟不上,梅樹正常生長受到影響,輕則樹勢減弱,重則可能導致死亡。 6 忌修剪貪多求快 梅花修剪要周而復始、持之以恒,而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切忌進行一次重剪之后幾年之內不予理會,任其發展。否則梅花樹勢破壞、開花稀少甚至無花可賞而變成一棵毫無觀賞價值的雜樹。梅花根據每年的氣候環境變化、日常管理水平的不同生長態勢都有所變化,修剪時應根據當年的生長情況來確定修剪方案,要保證每棵樹樹形良好、次年開花繁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