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精神分裂癥之前,小圈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美麗心靈》。這是一部關于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
納什在念研究生時就發表了大名鼎鼎的博弈理論。但就在小約翰·福布斯-納什蜚聲國際時,他的出眾直覺因為精神分裂癥受到困擾。然而憑借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以此同時我們注意到的是精神分裂癥,他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精神病。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人數超過640萬。
通俗點說,精神分裂癥患者看到的世界與正常人不同,他們所看到的是虛構世界,在他們的世界里做那樣的舉動很正常,可真實世界中卻是一種病態。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臨床上,精神分裂有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陽性癥狀會表現出興奮、狂躁、妄想、幻聽,無緣無故覺得被害。比如,行為也出現混亂,不上班或離家出走,總感覺有人要謀害自己;陰性癥狀剛好相反,對外部世界反應淡漠,對他人不理不睬,既無高興也無悲傷情緒。
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癥狀,而且持續半年以上,就要去看精神科醫生。究竟是不是精神分裂癥,由醫生來做診斷。
很多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避而遠之,認為他們帶有攻擊性并被法律保護。
其實精神分裂癥并并不可怕。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后有顯著的好轉。很多患者經過規范治療后可以回歸社會,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不少患者在發病初期被忽視、被歧視,有的家人還諱疾忌醫,甚至把病人藏起來、鎖起來,導致延誤治療,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很多病人經過規范治療后走上社會,特別是治療手段和藥物的進步,讓很多患者擺脫了精神疾病的影響。
在臨床方面,抗精神病藥物和精神分裂癥首選的治療方式,但這些治療藥或多或少都帶有副作用,比如:
口變大、體重增加;
血糖、血脂的改變;
肝功能異常;
嗜睡;
肢體不自主地顫抖等。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特別是對于育齡期的女性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女性在懷孕階段和「月子」階段,內分泌因素與其他時期比大為不同,這種改變本身就容易造成精神狀態的改變,生育本身就會升高復發的危險性;而非常多的抗精神病藥物存在不低的致畸風險,讓精神科醫生常常畏首畏尾。
而如果“為了孩子”貿然停藥,同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精神分裂癥急性發作的患者處于高度的應激中,行為紊亂、拒食拒飲等表現,對胎兒的危險性甚至可能比藥物更大。
因此,有強烈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建議在足量足療程的維持治療后,緩慢嘗試停藥;懷孕后,需要婦產科和精神科雙重的嚴密監測。
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國的《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第二版)》精神分裂癥急性發作的各種癥狀控制好以后,仍然需要繼續治療。也就是說,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沒有癥狀的時候,仍需要持續的治療。
根據多項臨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停藥 2 年內的復發率 > 90%,并且糟糕的是,現有的醫療手段讓醫生無法預測誰會是那復發的 90%,而誰會是那幸運的 10%。
但其實不用那么擔心一吃藥就得一輩子吃藥,假如維持治療階段患者狀況穩定,藥還是能停的,一定要聽醫囑,家人也應該好好監督,不能讓患者貿然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