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思維深度,意味著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或一種現象有超出其他人的見解,甚至能夠通過思考,看到問題或現象的本質。
這里和大家分享幾個常用的思維模型,即便作為普通人也可以立刻上手使用:
黃金圈法則源自于西蒙·斯涅克的《從“為什么”開始:喬布斯讓Apple紅遍世界的黃金圈法則》。
這其實是我們常見的思維模型,但是好好利用,卻是幫助我們迅速看透問題本質的利器。
從這個思維模型來看,看問題的方式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也就是事物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個層面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個層面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情。
絕大多數人思考問題從what的角度出發,很少有人能從How的角度出發,而站在why角度思考問題的人,少之又少。
使用黃金思維圈思考,先想清楚“為什么” ,才能知道該怎么做、做什么。
從 “為什么” 出發的思維方式,教我們從本質出發,因為這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延長思維邏輯鏈包括了向前延展和向后延展,向前延展的方法是“5why提問法”,向后延展的方法是“5So追問法”。
針對每一個事件,不斷探尋“為什么?”,連續向前提問5個為什么,找到這件事的本質所在,之后再向后追問5個“然后呢?”,找到這件事情的預估結果,找到自己內心深處對于這件事的獨立判斷。
每一件事,每一個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除了向前向后延展思考,還可以平行思考其與相關領域的聯系。
學科與學科之間,事件與事件之間,人物與人物之間,是否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關系鏈?
每一個鏈條之間又是什么邏輯關系?時間順序?因果關系?平行關系?總分關系?在這方面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拓寬思維邊界。
剛才那些方法都是針對一個話題的延展,那么“費曼思考法”就是對于一個話題的收斂和應用。
費曼思考法,簡而言之就是:你假設一個人坐你面前,一般是行外人或初學者,比如8歲小孩,80歲老大爺。
你將你知道的知識講給他聽,然后你覺得你能解釋清楚嗎?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嗎?可以打個類比嗎?
如果可以將信息和知識有效傳達給完全不知道的人,那么在輸出內容方面就可以做到深入淺出,信手拈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