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國君的死因都是撲朔迷離的,還有一些君主的死因更是難以啟齒。比如齊國君主齊哀公,被周天子活活煮死,這在中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周滅商后,將有功之臣分封各地,姜太公姜尚被封到了齊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地區。
與皇帝不一樣,當時周天子只有自己直轄的地盤,是不能隨便插手其他各諸侯的內部事務的,周天子更多是像一個盟主。
分封之初,大家都是親戚,基本上還處于相安無事的狀態。幾代以后,各自后代的關系開始疏遠,各種沖突也就越來越多,那些勢力強大的諸侯也開始與周天子叫起板來。周朝在對付這些諸侯的同時,自身的勢力也在逐步損耗,周朝真正的權威局面沒有持續多久,到了周穆王時期就明顯下降了。
周穆王之后,周朝的國力日漸衰落,周夷王在位時期,各方的諸侯已經完全離心離德。
不過,周夷王還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他試圖恢復周朝曾經的威嚴。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周朝雖然無力控制全國,但是對付其中的某些諸侯還是綽綽有余的,比如齊國。
齊國與周天子的關系比較疏遠,而且已經兩年未曾進貢。此時的紀國國君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向周天子報告說齊國國君準備聯合一些諸侯造反。周夷王勃然大怒,正想找人立威的他,立即派遣使臣到齊國,命令齊哀公立刻到周朝的首都鎬京覲見。齊哀公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跟著使臣就回到了鎬京。
其實周夷王也明白齊哀公不想造反,否則他絕對不敢到鎬京來。可是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周夷王決定干到底。
為了震懾各路諸侯,周夷王將大大小小的諸侯,全部都召集到了鎬京。隨后將齊哀公五花大綁的押到跟前,命令把齊哀公投入大鼎之中,當時大鼎里的水已經滾燙,齊哀公被活活煮死。
周夷王此舉的目的是告誡各國諸侯,這就是不服從周天子的下場。
就這樣,齊國和紀國的梁子算是結下了。有周天子的庇護,齊國不能把紀國怎么樣,可是它一直在等待機會。
周夷王之后,周厲王繼位,話語權愈發微弱起來。這個時候,齊國對紀國動手了,齊國國君齊襄公對紀國發動了戰爭并滅掉了紀國。
從齊哀公被殺到齊襄公報仇,齊國國君先后傳了九代,這段歷史被稱為九世之仇。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九世亦不晚!很多事情,只要堅持,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