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京城發生了一件驚動了朝野的刑事案件,刑部官員認為此案案情特殊,因此特意請乾隆定奪案犯的生死。乾隆得知案件的始末之后,親自下圣旨回復刑部官員五個字,才算了解了這件案子。此事究竟有何奇特之處,令君臨天下的乾隆都下旨批復,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話說清朝乾隆十二年,在京城有一個叫做石繼祖的男子,此人五十多歲的年紀,家中有四口人。這四個人分別是石繼祖,石繼祖的妻子,石繼祖的兒子,以及石繼祖的兒媳婦馬氏。
石繼祖的兒子常年在外經商,石繼祖的兒媳婦則在家伺候公婆。本來石家人的小日子過得還算幸福快樂,直到有一天,石繼祖親自打碎了這種和諧的生活。根據史料記載,石繼祖乃是一個游手好閑,貪財好色的流氓無賴,雖然年近六十,但是人老心不老,依然一肚子花花腸子,經常在大街上對著大姑娘小媳婦,說些不三不四的渾話。
石繼祖的妻子是個毫無主見的人,膽小怕事,惟石繼祖的馬首是瞻,石繼祖讓她去打狗,她絕不會去攆雞。這一天石繼祖在家里喝醉了酒,居然趁著兒子不在家,前去騷擾自己的兒媳婦馬氏。馬氏是個美麗端莊的女子,她見公公如此敗壞人倫,氣得破口大罵,讓石繼祖的老臉紅得跟猴屁股似的。
石繼祖被兒媳婦馬氏罵得下不來臺,感覺臉面無光。他為了找回自己的面子,仗著酒勁瘋狂毆打兒媳婦。馬氏被公公石繼祖打得是遍體鱗傷,癱倒在地無法動彈。可是喪心病狂的石繼祖依然覺得不解氣,他剝掉馬氏的下衣,然后強迫自己的老婆,也就是馬氏的婆婆,用燒得通紅的烙鐵,在馬氏身上烙滿印記。
馬氏一個嬌滴滴的弱女子,就這樣被自己的公公和婆婆合伙虐待,最終馬氏受傷過重而死。馬氏死后,馬氏的家人得知女兒是被公公婆婆害死,氣憤不已,于是一紙訴狀,將馬氏的公婆告到了官府,要求為自己慘死的女兒討回一個公道。
由于此案涉及到婆媳之間的家庭倫理問題,最終被送到刑部審訊。刑部認為,石繼祖害死兒媳的行為“兇暴殘忍,敗倫傷化,莫此為甚”,屬于死有余辜的類型。但是石繼祖夫婦畢竟是馬氏的公婆,如果公開審理,“于翁媳服制有礙”,最終刑部官員在慎重考慮之后,判決如下:“將石繼祖綁起來,然后交給本祖的族長處死,以儆效尤。”
刑部的官員在審核結束之后,將此案的卷宗和判決意見,一起送給乾隆皇帝御覽定奪。乾隆看了此案之后,在刑部的奏章上御筆朱批了五個字:“知道了,欽此!”言下之意就是同意刑部對石繼祖執行死刑的判決。就這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老不正經的石繼祖被悄悄送回家,然后被自己的族長給處死了,可是他的兒媳婦馬氏再也活不過來了。
參考資料:《刑案匯覽全編》《乾隆朝邸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