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hdgxlt 于 2019-6-21 16:59 編輯 ——貧賤夫妻百事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兩句廣為流傳的唐詩,它的原意是什么呢?
原來,其原意是表現女子國色天香,傾國傾城,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意思。沒有讀原詩的話,這是很難想象的。
從字面上看,汪洋大海廣闊無比,從海上歸來,其他地方的水算什么?巫山有朝云峰,下臨長江,云蒸霞蔚。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美若嬌姬”,別處的云也就相形見絀了。滄海水,巫山云,至大至美,天下第一。作者用他駕馭文字的嫻熟技巧,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其目的全在于狀寫自己妻子的美麗,無人可比。這就是這兩句詩的本義。現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原詩吧。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的原配是一位美麗漂亮、賢淑無比的女子。妻子死后,他寫了很多懷念妻子的悼亡詩,這是《離思五首》組詩的第四首。作者在組詩中回顧妻子的嬌美,婚后的恩愛生活。“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妻子是那樣的美,以至于即使讓我走進百花園中,也懶得再瞧瞧別的花兒,這一半是為了體道,更主要的是愛妻已經艷壓全芳,其它的就不屑一顧了。元稹是多么的愛著自己的妻子啊!
不盡然。或許有人會說,常言說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不怎么樣,在戀人心目中往往也美若天仙,準會愛得死去活來!憑這首詩還不足以說明元稹對妻子的真愛。好,現在就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遣悲懷三首》。其中第一首是: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元稹自幼失怙,家境貧窮,常常“衣不蔽體,食不充腸”,沒有條件上學。但他生性聰敏,在母親的撫育下,讀經及第。他的妻子韋叢是皇太子的老師韋夏卿的幼女,出身書香門第,地位比他高。韋叢二十歲時嫁給元稹,七年后病死。《遣悲懷三首》就是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據說這還是古今悼亡詩的絕唱呢。
前兩句用典,東晉宰相謝安最疼愛自己的侄女謝道韞,此處借指韋叢,黔婁是戰國時齊國貧士,這里用以自喻。“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開宗明義,說明自己攀了高枝,而妻子是屈身下嫁。元稹從小喪父,家境貧寒,所以“自嫁黔婁百事乖”,結婚后,油鹽柴米……事事不順心,基本上沒有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真是萬分委屈了妻子!怎么個委屈法?頷聯和頸聯作了具體的回答。“顧我無衣搜盡篋”,看我沒有衣服穿,就翻箱倒柜,把那藤條箱子翻個底朝天;“泥他沽酒拔金釵”,家庭開支需要錢,比如打酒之類,因為沒有錢,也只好軟拖硬磨、死乞活賴地糾纏她,讓她把出嫁時的嫁妝如頭上金釵拔下來拿去典當。接下來頸聯寫吃飯問題,“野蔬充膳甘長藿”,無錢買米,吃了上頓沒下頓,常常揭不開鍋,只好拿野菜、豆葉充饑,她也吃得很香甜;“落葉添薪仰古槐”,沒有錢買燒柴,她就撿拾飄落的枯葉,這燒火做飯的柴禾也要仰仗著古槐老樹的施舍。這日子簡直沒法活啊!面對著這樣艱難的處境,妻子是那樣的賢惠,一點都沒有抱怨,這反而使我這堂堂七尺男子漢無地自容。我白為人夫,沒有能耐,養活不了家小,讓妻子跟著活受罪,我拖累了她,我心中有愧呀,我對不起妻子啊!
尾聯兩句“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出語平和,確包含著丈夫無限凄苦的心情。我今日有錢了,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環境了,可以和你一起共享富貴了,可是你纖弱的身軀禁不住貧窮的折磨,在風華正茂的二十七歲上就讓窮困奪去了生命,魂歸西天!“與君營奠復營齋”,作為丈夫,我欠下你的情債是無法支付了,如今無論做什么都無濟于事了,現在只好讓我用祭奠的方式,延請僧人、道士超度你的亡靈,只有用這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來寄托我的哀思了!
怎么樣?讀了這首詩之后,你不會再懷疑元稹對自己妻子的鐘愛吧。但是好事多磨,世上事往往就是這樣子的。
下面讓我們繼續讀元稹的悼亡詩,進一步體會元稹對自己妻子的無限之愛。元稹說我今日有錢了,可是你卻仙逝了,由于思念心切,“也曾因夢送錢財”。想到過去妻子沒錢的困頓,集思成夢,夢魂飛越冥界相尋找,夢中給妻子亡靈送錢財。這看似荒誕,確說明愛之深切。“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乖”。走過貧賤發達之后,元稹更覺得對不住自己的糟糠之妻,他始終思念著愛妻!今天人們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元稹深愛自己的妻子,不是這樣的人嘛。
《遣悲懷三首》的第三首中最后四句也很感人。“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你已經仙逝,過去了的永遠無法補償,生不同死死同穴,讓我死后和你埋葬在一起吧,但這有何用呢?如果有來世,就讓我們再次結為夫妻,然而這也是虛無縹緲的幻想,更難指望。最后元稹想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就讓我終夜睜開雙眼,來報答你一生從未展開過的眉頭吧!這就叫愛之深,癡情纏綿,哀痛欲絕了。
貧賤夫妻百事哀。元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妻子也并未嫌棄丈夫,因為他貧窮而抱怨,而埋怨,她同情自己的丈夫,也深深愛著自己的丈夫。這從元稹另一首悼亡詩中可以看到。
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
自言并食尋常事,惟念山深驛路長。
元稹在清理舊物時,看到了妻子生前寄來的幾頁信紙,字雖然寫得高低錯落,不大勻稱,勉強成行,但睹物思情,特別是信中對自己的掛念,更使他感嘆不已,黯然傷神。自己外出謀生,妻子一人在家,一天的飯勻著兩天吃(并食),“野蔬充膳”,生活極端艱難,但是為了寬慰丈夫,信上說這無所謂,尋常事罷了,惟一使我憂慮的是你遠行于深山驛路之中,旅途中你的衣食冷暖才讓我擔心呢。妻子質樸無私地愛著自己的丈夫。
雖然“自嫁黔婁百事乖 ”。但元稹夫妻互敬互愛,相互同情,相互理解,再加上元稹的詩才,在我們的文學遺產中,這才有了這震撼肺腑的悼亡詩,以及韋叢這樣一個感人的藝術形象。
順便提及的是,元稹是幸運的,他終于成功了,他還有詩才,要不是這些,他的賢惠妻子就不會讓我們后人知道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就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天邊圓月少,世上苦人多”,如元稹者少之又少,而黔婁輩則數不勝數,更多賢惠女子在丈夫的貧窮中讓歷史的塵埃給湮滅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韋叢并不在“四大美女”之列,但她的美應該冠蓋“四大美女”。特別是她的心靈美!其實“四大美女”不見得就是中國古代婦女中的出類拔萃者,要不是她們和帝王有關系,那能評得上?要知道,只有和“帝王”有染才能戴上“美女”的桂冠啊!那個導致盛唐走下坡路導火索的楊家妹子,要腰身沒有腰身,胖得像個肥豬,美在何處?這就叫“說你美,嫫母為西施;說你丑,西施作嫫母”。歷來如此。
世事往往很復雜,拿眼前時髦的觀點來說,韋叢太傻,她始終沒有覺悟到保護自己物質利益的重要。首先根本不應該下嫁元稹,一時糊涂嫁了,在發現他老不成功的時候就應該當機立斷,立即離婚,免得跟著他挨窮活受罪,最后還搭上了小命,太不值呀!
2002年11月1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