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家都知道武王伐紂的事情,是周朝的武王姬發聯合了眾多其他部落一起滅了商朝,但是眾所周知的商朝時期的東方的各個東夷部落并沒有完全的臣服于商朝。并且可以說是和商朝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但是最后武王伐紂成功后卻在東夷各部落的土地上大肆的對周朝的功臣進行分封,那么這么個分封法,難道東夷各部落不反對嗎?東夷各部落不造反嗎?下面作者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武王伐紂的過程
其實周朝消滅商朝是要分成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周朝周武王姬發聯合各個邦國打敗商朝,并攻取商朝都城,逼紂王自焚殉國。第二個階段是在消滅紂王,攻取商朝都城之后,又花了大的精力消滅各個還對商朝進行支持的各個諸侯國,第三個階段是武王進行分封后,武王弟管叔(東衛管叔鮮)、蔡叔(南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處)三監會同東夷各個部族進行一次叛亂,最后被周朝平息。
?東夷在夏商周時期,主要是指黃河下游流域的居民
二、周朝克商朝三個階段解讀
第一階段:周進攻商朝都城,紂王兵敗自焚
事實上,周想要滅商在周文王的爺爺時期就開始謀劃了。《西周史》書中認為:“周文王爺爺傳位給小兒子季歷,同時安排太伯和仲雍外出創建虞國,北可拓展新領地,東可進入商王畿,南可越黃河到洛水流域,成為周向東開拓的重要據點。在季歷期間,他與虞國是發展戰略同盟,與中原其他部族進行聯姻,并一直與戎狄進行戰爭,進行資源的掠奪和地盤的擴張。周族的強力發展還是被商朝發現,并被限制,所以季歷被商王文丁所殺。隨后周文王姬昌即位。姬昌即位后忍辱負重,一邊對紂王俯首帖耳,一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暗中發展力量對抗商朝。
經過暗中力量的發展,姬昌開始行動了,姬昌首先調和了西面虞、芮兩國的紛爭,然后又大肆討伐犬戎部族,接著滅了周朝死敵密須國,這樣一來就解決周后院的隱憂。接著周開始向東進攻。進攻黎國、崇侯虎,都得勝而歸。在革命就要勝利的時候,文王去世,嗚呼哀哉。隨即武王即位,進行了孟津會師,次年再次會師,然后就開始進攻商王畿。最后紂王兵敗自焚,第一個階段至此結束。其實這里的周向東進攻,僅僅只是向商朝都逼近,基本還在現在的山西進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與東夷進行過什么接觸。
2、第二階段:消滅各個還對商朝進行支持的各個諸侯國
牧野之戰可能是很快就打完了,但是打完之后,周朝并沒有馬上就回撤到周的領地了,在武王攻破殷都后,其實還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掃清了商國河南地區的頑固勢力。這在《周本紀》沒有記載,但在《逸周書·世俘解》保留了下來,其中有太公望追擊方來、呂他攻打越戲方(今河南鞏義)、侯來攻打駐陳的殷將靡集、百弇攻打衛國(今河南滑縣)、陳本攻打磨(今河南禹州)、百韋攻打宣方(今河南長葛東北)、新荒攻打蜀(今河南新鄭西南)等等。經過一系列戰爭,才基本平定了商朝核心區域,而并非《周本紀》一戰輕松完事。
3、第三階段:平息三監會同東夷的叛亂
據前所述,周滅商以及消滅商屬諸侯國的時候及本都與東夷各個部落沒有發生什么關系。事實上,商朝和東夷各個部族沖突不斷。周滅商以后,這種矛盾轉移到了東夷部落與周朝的矛盾。武王把山東分封給周公和姜太公,進行文武合璧對東夷進行“武裝殖民”統治。但是誰也沒想到周武王一死,三監就聯合東夷進行 叛亂,周公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叛亂平息這之后,就再也沒有大的叛亂發生。隨后才進行大肆的分封功臣。
總之,商朝能在東夷部落部落的土地上進行大肆的分封不是那么容易的。是進行了一番艱苦的斗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