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淺析西方對中國認識逐步深化—從游記、傳教士、漢學家的轉變說起

從很早開始,中西文化便開始了許多交流互通,在文化、經濟、政治和思想方面進行了許多交流。中西交流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代,一直到今天,文化之間的碰撞已經成為非常常見的事。我們如今對古代中西交流的了解大多來自一些早期的西方探險家的游記、西方傳教士以及一些西方的漢學家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本文將從這三方面去分析西方對中國認識的逐步深化。

一、發展階段

在漫長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歷史中,古代中國一些優秀的思想和技術傳入西方,使西方人開始對中國這一文明古國產生好奇,從而不斷有西方人到中國探訪。這個歷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早期的探險家

海路是古代西方人與中國聯系的主要方式。公元7世紀開始,陸陸續續地便有一些阿拉伯探險家來到中國。他們乘船從波斯灣出發,一直到中國黃海海岸登陸。851年,《中國印度見聞錄》問世。這部游記由穆斯林商人蘇萊曼等人撰寫,主要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

《中國印度見聞錄》是一部具體豐富且真實可靠的游記,索瓦熱先生評價這部游記為“一種其價值無可比擬的史料,今天已知的任何其他文獻都無法與之匹敵。”可見這部游記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同時這部游記也讓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了中國,建立起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出不印象,開啟了西方認識中國的大門。

2、后來的傳教士

西方的傳教士也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從17世紀到18世紀期間,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做了許多翻譯和研究工作。他們像是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橋梁,既把西方宗教文化帶到中國,又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以及政治制度等做了許多研究,并將研究的結果匯報給自己的國家。陳義海評論他們道:“這些傳教士,首先是宗教傳播者,是‘上帝的使者’;其次,他們又是西方殖民者的先遣隊,在武力擴張或殖民侵略之前先作文化上的征服;再次,他們還是東西方兩大文明之間的‘擺渡者’。”

最先研究中國經籍并傳播到西方的人是利瑪竇,他開創了“東學西傳”之風。在中國的士大夫和其他的西方傳教士中間,利瑪竇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將《幾何原本》翻譯成了中文,并著有《天主實義》。這些傳教士的工作使得中西方文化持續地碰撞,西方人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人的思想。不僅如此,利瑪竇等傳教士還開創了早期漢學,使得中西文化的交流更上升了一個高度。

3、近現代的漢學家

漢學是屬于西方的一門學問,其主要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在早期17、18世紀,一些耶穌會士和啟蒙運動哲學家的研究使得漢學開始出現萌芽,后來漢學在西方被確定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漢學作為研究中國文化的學科,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態度和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及這些態度和影響的變化。

西方最早的漢學研究的頂盛出現在法國,其研究傳統的開創者、以及最早的學院派研究者叫作雷慕莎。1816年,雷慕莎翻譯了《太上感應篇》,且附上了其注釋;1823年,雷慕莎發表了《關于老子的一生及其作品的報告》。雷慕莎還對中國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進行了許多研究工作,1836年翻譯了《佛國記》。

除了雷慕莎外,法國的儒蓮、瑞典的高本漢和美國的費正清等漢學家也都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做出了許多貢獻,在西方漢學界極具影響力。這些專業研究更進一步地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發展原因

1、17、18世紀西方“中國熱”的原因

17、18世紀,歐洲開始掀起啟蒙運動,理性主義思想席卷了整個歐洲的文化藝術界。然而古希臘羅馬文化中自古以來幾乎就被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所占領,這些啟蒙思想家們需要吸收更多的理想主義思想,自然而然便將目光轉向了東方大陸,這塊神奇而豐富多彩的土地。當時的中國處于康乾盛世,綜合國力在整個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

西方傳教士們將中國的文化和圖景帶回了歐洲,由此激發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向往。可以說,中國文化在西方的這種引入的時間點確實恰到好處,但又是歷史必然。古老的東方大國對整個歐洲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掀起了歐洲的“中國熱”。

2、近現代漢學興起的原因

17、18世紀傳教士們的研究和翻譯工作使得西方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為后來的漢學興起奠定了基礎。此時,西方的新世界發現也使西方人更加向往外部世界。不僅如此,那時的中國統治者對外來客人采取了開放與包容的態度,這也為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國、研究中國提供了機會。而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又是很獨特的一支,古老的東方文明其本身便極具魅力,這吸引了許多有興趣的西方人開始研究中國。

三、深遠影響

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對世界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影響體現在西方思想界的變化,同樣也影響了中國本土的思想。

1、對歐洲思想界的影響

在一些西方思想家的眼中,歐洲人無知而傲慢,整個基督世界也充斥著愚昧。中國文化中所強調的道德修養便是西方的一劑良藥。中國的宗教——儒教,也是希望所向往的理想國的狀態。因此,中國文化的引入催生了西方許多新思想,也促進了西方政治和教育改革。

2、對中國的影響

西方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包括對中國著作的翻譯和歷史作品,較少受到中國本身的約束,因此在對現代的中國歷史學本身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并且在有了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態度這種反饋信息后,中國人本身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和文化,達到了一種共同進步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趙敦華. (2003). 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 東南學術(3), 91-101.

2.楊伯達. (1998). 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清代美術的影響. 故宮博物院院刊(4), 70-77.

3.譚樹林. (2003). 《華英字典》與中西文化交流. 中華文化論壇(1).

4.吳梓明[1], & 陶飛亞[2]. (1997). 晚清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研究. 文史哲(2), 53-5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澳門與中西文化交流
對賽義德《東方學》的思考 藝術哲學 藝術檔案
跨文化視野下研究海外中國學
安特生筆下的中西關系:中國和歐洲的“糾纏史”
從古代北京重識西方漢學
學生園地 || 西班牙漢學的創立、發展及衍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岐山县| 鄢陵县| 山丹县| 天津市| 延津县| 铁岭市| 渑池县| 龙泉市| 手游| 宽甸| 双江| 乐至县| 咸丰县| 沙坪坝区| 芜湖市| 秦安县| 扎囊县| 行唐县| 精河县| 余干县| 万载县| 乌鲁木齐县| 兰考县| 得荣县| 简阳市| 乳山市| 万源市| 高清| 永新县| 屏东市| 永靖县| 台南县| 镇江市| 汉阴县| 白银市| 潜山县| 赤水市| 久治县| 剑川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