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有驍勇的蒙古人打不過清朝士兵的觀念完全是因為對清朝控制蒙古的手段不完全清楚,提到滿清入關,很多人都如數家珍,可卻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么一個問題,之前和明朝相愛相殺幾乎兩百多年的蒙古勢力,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投靠了滿清勢力呢?
要知道蒙古人的驍勇那大家都很清楚啊,再加上蒙古這種游牧民族勢力,怎么會心甘情愿的服從滿清那種漁獵民族呢,其實完全是因為女真人控制的蒙古的手段并沒有大家所刻板想象中的血腥和殘酷,滿清控制蒙古是一種軟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的從全方面的控制。
一開始,因為蒙古草原上的各種部族紛紛處在半個割據的狀態,這種狀態自然是一盤散沙,各個汗王誰也不服誰,而南方的大明王朝卻很狡猾,經常拉一把打一把,一會兒給個福利允許你進貢了,一會兒又在其他部落面前造你的謠,一句話,總是挑起蒙古草原各部族的矛盾,就不能讓蒙古草原安分,對于明朝來說,一個沒有鐵木真的蒙古才是好蒙古。
清朝的思路其實也是一樣,早在后金時代,女真統治者就非常熱衷與蒙古各路汗王聯姻,迎娶這些汗王的子女可以聯絡之間的情感,有了血脈聯系之后,后金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外人,很快就因此可以約一些蒙古部落一同消滅彼此之間的矛盾,然后一起侵襲南方的明朝。
再之后由于聯姻的次數越來越多,蒙古王公們和清朝皇室們的聯系越來越深,甚至達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這個時候也根本不怎么需要什么武力蕩平,清朝皇帝虎軀一震,蒙古王公也就納頭便拜了——康熙年間的避暑山莊就是明證。
再說說其他方面,清朝的武力威懾雖說不起關鍵作用,但是也有很大的意義,畢竟聯姻聯姻,說到底,要是缺乏必要的勢力,那和入贅也差不了多少,蒙古牧民確實很驍勇,但是大清軍卒難道就不驍勇了嗎?當初還是后金的女真人,在皇太極帶領下,在草原上,那可是硬生生的擊潰了當時的蒙古名義大汗林丹汗的,皇太極麾下的八旗軍的武功擺在那呢,蒙古牧民雖然驍勇,但是內部又不統一,外部敵人也不弱于自己的驍勇,自然不是對手。
等八旗入關之后迅速腐化,這個時候有人可能就覺得蒙古牧民的機會來了,可是確定來了嗎?八旗確實是腐化了,可這會兒已經是大清了,一個擁有之前明朝全部疆土的大清哦,內部分裂的蒙古有機會嗎,當然沒有,除非再出一個鐵木真。
事實上,就算再出一個鐵木真,由于清朝自身就出自漁獵民族,對游牧民族那一套太熟悉了,加上清朝入關之后,迅速掌握了爐火純青的統治技術以及各種來自漢族的史料記載,清朝對蒙古的“減丁”、“宗教”等毒辣手段都直接將“鐵木真”誕生的條件一一消滅。
在清朝將蒙古王公們都捆綁在清朝的利益戰車之上之后,就算出了葛爾丹這樣的強人,照樣可以利用足夠充沛的人口資源以及召之即來的蒙古王公的牧民軍隊,包括策反手段,即使徹底蕩平葛爾丹比較費力,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有什么太大的波折與事故的。
而不得不承認,清朝這種把控手段確實很有一套,有清一代,蒙古地區一直是無比堅實的清室擁護者,任何妄圖分裂的勢力,都會遭到來自清與蒙古王公們的全力圍剿。